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档案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
生日关怀
《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活动
温暖小屋
四点半课堂
甜美笑容
七彩描绘
“微爱妈妈”爱心陪伴
掌上济宁讯(记者 陈硕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梁磊 摄影报道)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亿万家庭幸福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泗水地处济宁最东部,是沂蒙革命老区县、劳务输出大县,常住人口54.3万人,未成年人占比23%,其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232人,农村留守儿童1102人。正因泗水是劳务输出大县的特殊性,造成了许多特殊家庭和孩子,该县只能“见招拆招”,用心用力用情地抓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保护,政府必须承担兜底责任。泗水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设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立“三级书记挂帅抓未保”工作制度,实行儿童工作督导员、儿童主任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探索出未成年人保护“泗水样板”。
实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全覆盖,发挥载体和阵地的作用。泗水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4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留下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为此,该县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所容纳20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69处;利用村级活动场所等建成留守儿童活动阵地146个,开设“四点半课堂”,有效填补儿童课后空档期。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成长期帮扶对子。通过全方位的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能够有效凝聚爱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县重点扶持的泗水微公益协会自2016年成立起,吸纳党政机关干部、教师等各层面志愿者186名,累计筹集资金2500余万元,帮扶救助困难未成年人2300余名,为他们提供了爱心助学、心理疏导等13项精细化服务。实施“温暖小屋”项目,改善了349名困境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实施“微爱陪伴成长”行动,由55名“微爱妈妈”定期开展陪伴活动,帮助236名困境儿童弥补了缺失的母爱。
为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制定扶持返乡创业政策,实施“泗郎回乡”返乡创业工程。从2017年起,每年列支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返乡创业,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700多万元,创办项目2100多个,吸纳返乡创业人员4300多人。
面向未来,泗水县将进一步肩负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历史使命,用真情呵护未来,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