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朱菲 孔媛媛)一个拉杆书包、一个台灯、一双轮滑鞋……在曲阜市党员党性提升实训基地出口处,一排排“微心愿”卡片整齐摆放在绿色发布区和蓝色认领区。参加完党员党性提升教育培训后,每名党员志愿者自愿选择认领“微心愿”,帮助心愿发布者圆梦。
这是曲阜市开展的“圆梦1+1”计划,面向留守、困难、(亚)孤儿群体征集“微心愿”,实现困境孩子的微小梦想,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面向孤寡、留守、困难老人征集“微心愿”,借助实训基地的组织化优势为他们圆梦。一条由“一老一小”幸福提升工程拉出的“微笑曲线”,彰显着孔子故里曲阜的民生温度。
由“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清单之一,“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学业和亲情方面的需求,积极探索“希望小屋2+1”帮扶模式。即在“1位爱心妈妈+1位爱心老师”结对帮扶1位“小屋主人”的基础上,由孩子所在学校的“1位校长”牵头帮扶本学校的“希望小屋”服务对象。并在全市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爱心社会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根据各自的工作优势精准发力,在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习惯养成等方面给予孩子更多关怀,实现由“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
另外,通过组织化结对帮扶为每位老人配备了两名青年志愿者,同时彩虹公益服务中心每镇街又补充了1名社会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工作时间相对灵活,能够到老人家开展日常性帮扶活动,弥补青年志愿者工作任务繁忙带来的不便。
“希望小屋”点亮全家希望
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对困境儿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经过摸排调查,峪南村的林林成为了“希望小屋”的受助儿童之一。
“‘希望小屋’不仅点亮了孩子的房间,更照亮了我们全家的希望。孩子的房间这么明亮,我们也得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的环境。”看着装饰一新的房间,林林的母亲面带微笑地说。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每年不定期组织开展“牵手关爱——感受城市活动”。活动中,曲阜市的文旅青年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观“三孔”,游览“新三孔”(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传统文化景观,让孩子们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亲自参与带来的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动,更能与城市实现同频共振。
依托“金晖助老” 为老人送去文化大餐
有的老人常年与儿女分离,每月一次的志愿者入户成了老人与子女的精神寄托,志愿者通过视频连线缓解了老人对儿女的思念。不仅如此,在“金晖助老”志愿者行动中,文旅系统的青年志愿者发挥工作优势,为老人送去文化大餐。比如,依托镇村的文化大院放映流动电影、举办戏剧晚会,这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曲阜市将提高“一老一小”幸福感、不断改善精神面貌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托“金晖助老”“牵手关爱”“希望小屋”三项行动,借力“情暖童心”“情系夕阳”活动载体,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的主体和服务内容,通过项目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进一步推动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长效化。
同时,该市积极探索在新兴青年群体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不断孵化团属服务平台,依托“青年之家”、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延长共青团服务“一老一小”工作手臂。今年以来,开展“留守儿童感受城市”“彩虹伞·未成年人防溺水讲座”等主题团日、主题队日和青年志愿服务行动50余次,切实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