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惠民政策进社区活动。记者 陈硕 摄
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扛牢主责主业,强化便民利企举措,倾力倾情服务企业群众,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
立足服务营商 助企纾困解难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把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从服务制度供给侧入手,紧扣市场主体急难愁盼的“负面清单”,凝心聚力破除行政审批改革机制性难题,努力当好勤跑务实的“店小二”,为民为企排忧解难办实事。
攻坚流程再造,干出投资项目审批加速度。聚力“简环节、减材料、压时限、优服务、降成本”,打造“承诺制+零收费+不见面审批”的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新模式。创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零收费”改革,通过政府统一评估、实施告知承诺、强化跟踪核查,大幅压减企业开工成本,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在全省率先推出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将量大面广、投资规模小、技术方案简单、建设内容单一的村庄建设项目开工审批时限压缩至18天;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企业取得用地,满足条件后投资方承诺即开工;对用地红线内服务本项目的承诺到期拆除的临建设施,实行备案制管理。
发力同权改革,确权赋权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市县同权”改革,赋予县级行政审批部门市级同等权限,将便民服务触角进一步下沉延伸。综合运用直接下放、服务窗口前移和下放实质性审核权等放权方式,积极推进确权赋权工作,将量大面广、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确认、其他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全力满足企业、群众“就近、便利、高效”的办事需求。目前,除受上级委托行使的11项行政许可和涉密事项外,其余236项行政许可全部下放至县市区(功能区)。
强化数字赋能,智慧审批服务触手可及。开发建设全市企业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推出43个应用企业电子印章的全程电子化事项。围绕全流程在线服务,梳理出50个全程电子化事项。其中,“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备案”全程电子化为全国首创,“医疗广告审查”全程电子化、“助残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全程网办”,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5%以上,个体工商户、内资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商事登记实现“秒批”。
立足群众需求 深化便民举措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守为民服务初心,精准保障不同类别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办事需求,加强硬件设施、提高软件质量,全面提升大厅服务公众的覆盖面、主动性与实效性,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配齐配足硬设施。合理设置大厅设施,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在为办事群众提供直饮水、免费WIFI、手机加油站等便利设施的基础上,维护升级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在大厅显著位置,放置老花镜、医药箱、轮椅等便民用品,满足更多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在大厅布设急救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并选派3名工作人员参加“红十字护员”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为办事群众提供全方位温馨服务。
用心服务办事群众。从“我是办事群众”的角度出发,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组建有爱心、懂业务、高素质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行动不便、运用智能化手段存在困难的群众提供“优先等候、专人引导、全程帮办”的一条龙服务,实现服务人群全覆盖。
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对省级重点项目、全市挂图作战一级项目、星标项目等重大工程,提供上门服务,“一项目一流程”,制定专属材料清单,推动重大项目审批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变“坐等审批”为“现场服务”,一线保障我市“两环八联、井字形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全力服务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等重点公用工程。今年以来,累计为困难群众、各类企业上门办理业务335次,办结率100%。
立足日常考评 “把脉”群众办事难题
政务工作千万条,为民服务第一条。检验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得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动“好差评”制度与现行考评机制深度融合,服务质量更大限度地交给服务对象评判,真正做到政务服务让群众参与、由群众监督、受群众评判,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新成效。
坚持窗口服务制度化。按照“六个标尺”“三个导向”标准,对照干部队伍建设“四看”要求,制定并实施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考核细则,实现所有审批服务“可检验、可评估、可考核”。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暗访督查,确保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坚持“好差评”管理常态化。围绕服务评价、实时上报、差评核实、整改反馈等环节,加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与结果公开。指导督导各县区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好差评”评价对象,切实将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不受益作为最根本的检验标准。今年以来,获得群众评价1562万余条,“以评促优”“以评促改”“干群互动”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全市窗口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坚持正向激励规范化。以优服务、优质量、优效能、办实事为标准,重实绩严考核,抓窗口树典型,规范开展红旗窗口、服务标兵评选工作,加大评优评先工作力度。通过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干部职工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年以来,表彰红旗窗口19个、服务标兵76名,营造了“人人争上游,个个办实事”的浓厚氛围。
记者感言: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围绕“三个立足”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解决制约高质量服务的瓶颈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温馨的政务服务环境,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彻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