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毒株有哪些特点?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姜文国:
“德尔塔”变异株目前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目前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该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
特点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比以往其他毒株的传播能力提高了一倍,比在英国发现的阿尔法毒株传播能力提高超过40%。
特点二: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从外地前期情况看,甚至短短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传播速度在加快。
特点三:病毒载量高。感染者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患者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表示体内病毒载量越高,患者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被“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的肌肉酸痛,症状非常不典型。由于“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所以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间、同单位、同一建筑,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目前疫苗对“德尔塔”毒株还有用吗?
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德尔塔”变异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基本清楚,现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效。现有新冠疫苗针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此次烟台的疫情,也是“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引起来的,有一例重症是仅接种了一剂次的疫苗,没有完成全程的接种。全程接种疫苗的感染者症状较轻。再次呼吁,所有没有禁忌症的人群,要尽快的接种疫苗,要做到应种尽种。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慢性病的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所以更应该尽快接种。
前一段时间,我国首次成功阻断了发生在人口稠密、流动性大的广东省几个地市的“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传播,也证明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是有效的。由于“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增强,希望大家在执行这些措施的时候更严密、更认真。
天这么热,为什么要继续坚持戴口罩?
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对个人来说,戴口罩是减少公众交叉感染、有效降低传播风险、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确保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天气炎热也要科学正确佩戴口罩。
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使用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夏天佩戴口罩容易被汗水浸湿,更应勤换口罩,时间以1-2小时为宜,建议随身多备一两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打了新冠病毒疫苗,也要继续佩戴口罩。因为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等防护措施。
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要随身携带口罩。从事冷链、快递外卖、出租车(网约车)、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应该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住院人员、陪护探视人员应该佩戴口罩;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接触其他人员以及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封闭拥挤场所,应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有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佩戴口罩和摘除口罩前后均应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佩戴口罩时,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口罩上缘的金属丝)至贴合面部,佩戴过程中,要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不要为了说话、饮食方便,将口罩拉至下颌、脖颈等位置,也不要将口罩挂在手臂上,使口罩内层受到污染,失去防护效果。如果必须摘口罩,可直接摘下整个口罩,对折后妥善保存,需要时及时佩戴。口罩在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口罩废弃后不要随地乱扔,应投放到垃圾收集处。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口罩请按使用说明进行处置。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陈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