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张美荣)连日来,兖州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边学边干、以学促干,积极探索“党史+”模式,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办实事解难题建设有机结合,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细、走实。
党史+学,让学习氛围浓
为切实做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近日,兖州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中共兖州地方历史讲稿》一书,并分发到各镇街、各部门,为全区开展党史宣教工作提供了基本素材和重要学习教材。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兖州区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群众“全面学”、结合活动“生动学”,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学在经常,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学习班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各镇街各部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采取领学、观看视频、党校老师授课等多种方式开展党史集中学习;各领域各行业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中交流研讨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运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组织基层宣讲等方式,使学习教育全覆盖、浓起来。
区交运局将21路城区公交线路20余辆公交汽车打造为红色流动课堂,区农机服务中心利用“红色农机”系统成立了红色农机党建联盟,区教体局成立青年教师宣讲团开展党史宣讲,20余所中小学校将学校楼梯走廊打造成党史学习长廊,机关工委、工会等群团组织举办了主题摄影、征文、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兖州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推动党史宣讲向基层、向群众延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党史+讲,让学习方式活
日前,兖州区委党校开展“铭记百年党史 凝聚奋进力量”进基层讲党史送党课活动,为大安镇村“两委”干部送上了一堂中共党史专题课、微党课。 据悉,区委党校成立4个宣讲队,筛选了6堂中共党史专题课、18堂微党课及红色传统现场教学课程,采取基层“点单”“量身定制”的形式,已开展讲党史送党课90余场次、培训党员5000余人次。
为深化学习教育,兖州区坚持分类施学,区分不同对象,面向不同群体,精心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课堂。区委常委带头到联系镇街开展党史宣讲,其他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分管领域开展宣讲,镇街党(工)委书记、区直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到各单位或村居等基层单位讲党课;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区级党员领导干部“七一”前到兖州战役纪念馆、济宁市主题展馆接受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90余个镇街部门3000多名党员干部到兖州战役纪念馆、三十六烈士井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针对各级党员干部怎么学的问题,兖州区围绕两个品牌抓宣讲。围绕“蒲公英夜堂”志愿服务品牌,成立了由100名英模人物、红色小主播、老红军、新乡贤组成的“蒲公英”乡土宣讲队,挖掘兖州战役等本土红色故事,梳理21名抗战老兵英雄事迹,依托全区397个“蒲公英夜堂”,深入田间地头、广场公园、街头庭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437次,受益群众6万余人。同时打造“兖讲乐万家”理论宣讲品牌,利用“报、台、网、微”的联动宣传效应,精心打造线上宣讲课堂,依托相关部门人才优势拍摄制作讲党史、讲法治、讲文化等系列微视频70余期,在“学习强国”播出50余期。
党史+做,让学习效果实
7月11日,正在济南住院的柳女士通过兖州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我有话说”递交了一份“居民异地住院备案材料”,申请了异地住院备案。为了不影响柳女士住院治疗,接到信息后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柳女士上传的资料下载,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为柳女士办好了异地住院备案。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兖州区医保局主动对接群众需求,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优化掌上办流程,设计了一系列二维码,依托“兖州医疗保障”公众号平台,形成了“公众号+二维码”线上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医保“码”上办、服务“零”距离。
兖州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开展一批调查研究、办好一批惠民实事、组织一批关爱行动、破解一批发展难题的“四个一批”活动,拉出6项工作措施和1张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该区共收集供热管线老化、社区乱停乱放、生产路年久失修、小区人车不分流等民生诉求1160件,办结1149件,办结率99.05%;调解矛盾纠纷86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8.1%;排查体检城区直管公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5万余平方米;收集整理各镇街部门单位民生清单160多件;开展就业吸纳、健康讲座、舞蹈等活动8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