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王粲)从部队医院的白衣天使,到拿起锄头在土坷垃里刨“金疙瘩”的新型职业农民;从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蜀山源家庭农场总经理徐晓晓对自己六年前回乡创业的选择依然不后悔。
徐晓晓的父亲去世的早,是母亲一人把她抚养长大,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徐晓晓成为了济南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可身在异乡的她一直牵挂着家中体弱多病的母亲。2014年,她和丈夫毅然决然辞去工作回乡照顾母亲。家乡的变化和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让她萌生了种植蔬菜大棚的想法,于是,她外出考察学习,成立了蜀山源家庭农场,建起了50亩大棚种植良种甜瓜。
农业创业是艰难的,尤其是对一个毫无种植经验的青年人更是难上加难。“筹建大棚过程中,遇到了材料价格上涨、人工工资超预算等问题,账目越滚越大,不仅用光了所有积蓄,还借遍了亲朋好友。”谈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徐晓晓感慨颇深。但是努力总有回报,大棚的第一季收成很好,而且“回头客”越来越多。可是,眼看转型成功的徐晓晓又被2015年的大雪以及2017年的一场大风“击得溃败”。“2015年的大雪冻坏了7、8万块钱的菜,2017年的大风直接损失了价值30万元的甜瓜,大棚也损坏了。”面对困难,徐晓晓并没有气馁,她自学农业知识,参加培训学习,历时三年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个特色甜瓜种植能手。
随后几年,她带领周边农户和所在协会基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产品也由单一品种,扩大到羊角蜜、绿宝、山科蜜、博洋系等十几个品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甜瓜大王”。不仅如此,徐晓晓发现大部分瓜农都存在技术难题和销售难题,她便通过网络视频和全国各地的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瓜农。此外,她联合爱心助农的网红进行直播带货,不仅解决了瓜农销售难题,还增加了农产品的知名度。
如今,徐晓晓的农场越来越红火,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对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将种植规模扩大到70亩,建成刘楼镇农业示范园,探索出了“创业农场+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帮助27个贫困户、6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刘楼镇农业示范园被评为汶上县“千亩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今年,徐晓晓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对于未来,徐晓晓干劲十足、充满希望。“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客户的认可,让我找到了创业的价值,我会继续带动村民致富,为徐老庄村发展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