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稻花香,莲动下渔舟。微山湖畔,湖区特色现代农业园,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美丽家园清洁活动,让村民家园美了起来;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让村民脸上的笑容甜了起来……微山县广大下派干部用他们辛勤的付出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崭新图卷。自2019年4月以来,省、市、县三级154名下派干部奋战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一线,在为民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谱写着微山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县广大下派干部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帮扶村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行帮扶村基层党建目标认领工作机制。各工作队(组)队员、第一书记组织帮扶村党员向党支部、党支部向党委主动认领“达标”“先进”“示范(党员之星)”争创目标,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变“要我争先”为“我要争先”,有效激发了帮扶村党组织创先争优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县5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经过市、县派第一书记引领、整顿,已全部实现“达标”及以上争创目标。挖掘培养帮扶村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新班子。两年来,下派干部不断改善帮扶村党员队伍结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53名,发展党员145名;组织党员群众外出考察320次、1031人次;以新一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帮助调整选配村党组织书记45名、“两委”成员90名,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健全党内生活。带领帮扶村党组织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两年来,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51处,组织召开村党员会议1936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922次,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打通致富渠道,实现“产业振兴”。及时拨付帮扶资金和工作经费。截至2021年6月,累计拨付“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服务村帮扶资金3500万元,市派第一书记村帮扶资金640万元,县派第一书记村帮扶资金2075万元,为下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加强督导推进,确保帮扶项目按期完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多次组织服务队、有关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持续推进帮扶项目建设、验收及审计等工作。县下派办按照项目进度制成“红黄蓝”三色图表,定期调度,分别成立了项目现场督导组、项目竣工验收组、项目材料预审组、项目实施与资金审计组,确保帮扶项目完成一个,验收一个,审计一个,交接一个。两年来,全县各级下派干部共建设完成帮扶项目249个,带动参与产业发展的受益群众2700余人,新增村集体收入536.6万元。加强后续管护,确保项目持续健康运行。建立健全了项目后续管护机制,并督导各有关乡镇(街道)设立资产登记台账,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护责任,确保项目健康持续运行、保值增值。
涵养内生动力,实现“人才振兴”。加强下派干部队伍建设。微山县将“第一书记”“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纳入县委落实《济宁市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持续保持驻村干部队伍数量、规模不变,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的全覆盖。同时,着力提升下派干部履职能力,两年来,组织全县各级下派干部培训累计686人次。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项培训工作。例如,昭阳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协助街道制定了《微山县昭阳街道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规划》,共组织人才培训16次,培训460人次。积极开展在外优秀人才“回引”活动。两年来,全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共吸引培养产业发展人才152名,召开座谈会2103次。其中,微山岛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活动,引进合伙人6名,成功促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微山岛镇杨村。
挖掘湖区特色,实现“文化振兴”。2019年以来,广大下派干部在推进帮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戏曲进乡村”、移风易俗、广场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湖区特色旅游资源,不断促进文化振兴。丰富壮大渔家文化。微山岛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建设了饱含微山湖风情的渔家文化展馆,填补了微山湖景区渔家文化旅游空白。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昭阳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深挖大捐村党史、村史资料,设置刘少奇过微山湖纪念地、展览红船等教学点;鲁桥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协助将兖济县委旧址打造成一处红色教育基地;创新研发了富有微山湖红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铁道游击队益智棋”,获得了省级银奖;组织宣传队、湖区红色传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了红色基因,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弘扬新时代文化。鲁桥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擦新擦亮“仲氏故里”独特文化名片,协助举办了仲子文化节,建设了仲浅村村史馆,让群众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韩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结合帮扶村特点和实际,以村民为主角,让先进典型成为“画中人”,制作《乡村四季》挂历、《乡村文明》画册等,引导群众倡树时代文明新风,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提升宜居环境,实现“生态振兴”。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广大下派干部会同当地乡镇(街道)党(工)委、帮扶村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四好”农村路、污水治理等活动,使村庄环境更宜居。截至目前,各级下派干部共为帮扶村启动农村公厕建设97处,整修下水道29公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2处,修缮生产灌溉水渠51.2公里,新打机井244眼,新建道路159公里,安装路灯2451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两城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在独山东村砌筑了上山路两边石墙,平整场地185平方米,安装木栅栏49米,竹栅栏220余平方米,嵌草砖停车位125平方米,安装仿古亭1座,提升了该村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昭阳街道爱湖村,在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下,构建了湖村一体景观格局,全力打造产业强、环境优、生活美的鲁西南渔乡靓丽风景线,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山东省森林村居”。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驩城镇、马坡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帮扶村广泛开展了“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微山岛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杨村升级改造村内废弃坑塘,优化村内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同频共振,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讯员 刘儒静 李婷婷 韩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