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铜唢呐演奏
葫芦烙画体验
达瓦孜表演
展示剪纸艺术
济宁援疆指挥部为英吉沙群众提供“菜单式”文化服务
掌上济宁讯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往交流交融,7月10日~12日,“杏”好有你 济宁——英吉沙非遗文化展演在英吉沙县举行。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和非遗项目通过进村庄、进公园、进社区、进学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现场围观和体验。跃然纸上的中国画、古朴典雅的葫芦烙画、惟妙惟肖的面塑、巧夺天工的剪纸等让各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山东非遗精品的魅力。
本次文化展演是英吉沙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旅游+电商”“‘杏’好有你”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活动之一,由英吉沙县委宣传部、济宁援疆指挥部等单位主办,山东宣阜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借以“文化+旅游+电商”的发展模式,融合济英非遗文化资源,为两地的非遗传承人提供交流机会,进一步拓展文旅产业市场,提升非遗文化和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是我市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又一务实举措,旨在通过对非遗文化的欣赏和体验,让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开幕式当天共展出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济宁市8项、英吉沙县18项。此外,为加深友谊,架起文化互动桥梁,在济宁援疆指挥部的引领下,市文化馆和非遗传承人在文化展演期间,还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鲁英非遗文化交流暨作品捐赠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济宁援疆指挥部依托丰厚的儒家文化资源,深入开展“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活动。依托英吉沙县原图书馆,嫁接“尼山书院”模式,占地3148平方米的国学书院与在建的国学公园、国学讲堂,成为南疆最大的国学教育培训综合体,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通过打造文化标识、开设国学讲堂、建设国学场馆、塑造国学一条街、设立国医堂、开展国学互动活动等方式,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已建成芒辛9村、友谊社区、鲁英中学等23处国学阵地,在9个乡镇11个村打造了村史标识,在英吉沙县人民医院设立了国医堂。今年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一体推进,实现英吉沙县197个村居(社区)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全覆盖。
按照弘扬中华文化、涵养为政之德定位,建立课堂、现场、体验、礼乐“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因时、因人、因需完善教学模块,畅通干部培训、师资送教、社会调研渠道,打造了济宁(英吉沙)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先期组织党政干部、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等到济宁培训210余人次。依托国学书院平台,针对不同干部群体设计国文、国艺课程,采取导学研学、视频教学、考察调研、体验式教学、送教下乡村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4170余人次。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机关文化”,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智慧,通过文化上墙、国学讲堂、家风家训家规教育等,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机关文化中的标识度,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成风化人的目的。此外,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渗入校园的每个角落,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广大青少年心灵深处,增强文化认同,知行合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