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杞督导秸秆禁烧
郭新强田间查看农作物长势
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家方 李守臣 通讯员 周倩)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济宁市市场监管局自觉站位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1+1+6”工作体系,选拔抽调冯华东、叶树杞等6位同志前往汶上、金乡、济宁高新区的6个村担任市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两年多来,6位第一书记肩负全体市场监管人的重托,紧紧围绕“五大振兴”中心任务,抓党建、听民声,战疫情、攻脱贫,美环境、谋增收,用心用情用力投身广袤的田野,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作出市场监管贡献。
用心
“对群众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2021年4月,泗汶西瓜大棚成了汶上县杨店镇孟海村的门面,采摘西瓜的游客络绎不绝,西瓜上市便销售一空。泗汶西瓜采用科技种植方式,一根藤只结一个瓜,而且用网袋吊装着以保障得到充足的光照。看着眼前的丰收情景,市市场监管局派驻孟海村第一书记冯华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2019年7月,冯华东受组织委派到汶上县杨店镇孟海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孟海村,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增加群众收入,成为摆在冯华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他了解到村里种植西瓜历史悠久,心里打定了从西瓜上做文章、走西瓜致富路的主意。
2020年5月份,冯华东通过汶上县市场监管局在村里组织召开了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带领党员群众到东明县参观考察西瓜产业发展。通过理论培训和实地观摩,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重塑“泗汶西瓜”品牌的信心。
经过多方努力,“泗汶西瓜”在2020年6月28日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孟海村的西瓜产业从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如何种、谁来种、谁来管”又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冯华东结合实际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种植模式和销售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地理标志+农户”的模式进行种植管理,聚集一家一户力量,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西瓜大棚,亩产量由1000多公斤达到近5000公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助力销售,组织消费扶贫,采取“商超+西瓜基地”模式,超市主动到西瓜基地建立产销对接关系。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山东地标协会在山东省电视台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开展带货直播,两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7万粉丝,点赞量3万,帮助农户们渡过了疫情销售难关。
通过两年多艰辛付出,孟海村的“泗汶西瓜”产业初具规模,村集体收入也突破了10万元。孟海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冯华东也被称为“西瓜书记”。
派驻之初,市市场监管局派驻金乡县胡集镇李莫楼村第一书记郭新强,通过入户调查走访了解到李莫楼村20多户人家多年从事二手车交易,并形成了较大的销售网络和稳定客户群。但同时,农户们多为独户经营、散乱无序,交易场所分散在村子土地里,占用了基本农田,无正规经营手续。
了解情况后,郭新强多次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研究谋划建设规模化二手车交易市场。带领村班子成员先后到兖州区和梁山县二手车市场参观考察学习,了解熟悉二手车交易规模化建设先进经验。运用党支部+合作社+N的模式,以李莫楼村、西庄后于村党支部为引领,成立了济宁市真诚车辆交易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6亩,共投资200万元,其中吸收社会资金120万元,第一书记帮扶资金80万元。
2020年5月正式营业以来,该市场约停放180辆车,日交易10辆车左右,村集体收入约2000元,每年带动两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感言:“用心”就是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对待群众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政策对头。市场监管工作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第一书记们以郑重的态度、负责的精神,立足监管职能,努力做好结合文章,在广阔的农村天地用心书写着市场监管人的情怀和奉献。
用情
“心接得近,情才会交得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市市场监管局派驻高新区王因街道店子村第一书记叶树杞,用脚步丈量了阡陌间的每一条小路,踏访了服务村的家家户户。斗转星移,不仅仅锻炼、沉淀和提升了自身,更重要的是把爱的种子播撒在这片深情的土地。
入驻以来,叶树杞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责任在心、担当在肩的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和重点任务,坚持分门别类、因人施策,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并针对因病、因残、因智等不同原因研究确定了具体的脱贫措施。为杜绝返贫情况发生,他先后多次协助镇街开展排查,认真核对享受政策兑现和相关数据准确性,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先后多次组织村民为贫困户涂刷墙壁、清理院落、打扫卫生,改善他们的人居环境。
部分贫困户常年生活不能自理,庭院卫生较差,配房门窗破旧不堪。叶树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马上协调街道有关部门为其更换了新的铝合金门窗,并及时清理了院内垃圾。个别贫困户居住的房屋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房,屋内地面低洼阴冷潮湿,不利于居住人身心健康。了解到这样情况后,叶树杞立即组织村民拉来10余立方沙土对屋箱进行了填升,并铺设了水泥地面。同时他还自费为贫困户购置了新衣服、新鞋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正在家过春节的市市场监管局派驻汶上县杨店镇莲花山村第一书记王令芝,马上取消休假赶回莲花山村,紧急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全力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
担心村里的值班人员挨冻受冷,王令芝捐款1000元,用于购买棉被等生活用品;看到村里防控物资短缺,她积极协调市市场监管局购买口罩300余个,为值班人员增加了防护保障。为严格落实镇、村管控措施,王令芝靠前指挥,到村里防控监测点值守,排查返乡人员,对村内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对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杀。辛勤付出换来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感言:“用情”就是带着情感解决群众的困难,同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来自监管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满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情谊,把群众关心的事当作天大的事,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用力
“尽最大努力维护好群众利益”
走进金乡县兴隆镇郭店村,放眼望去,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提起市派驻郭店村第一书记张君华,村民们竖起高高的大拇指。
现年59岁的张君华与金乡有着不解之缘,这已是他第三次来金乡工作了。他帮扶的徐寨村,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张君华借鉴外地经验,对村里的原护城河水系进行恢复,河中种植莲藕,水中养鱼、龙虾,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增加了乡村旅游的景观,还改善了人居环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张君华决心恢复以传统方式结合现代技术的压榨油加工与生产的“老油坊”。目前,新盖近300平米的仿古式建筑的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他亲自设计了商标,现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告,同时又亲自设计了礼品盒、包装箱及标贴,春节前已实现正式投产,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
“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这是张君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他想方设法将建设好的“城门楼恢复建设项目”及“护城河主桥建设项目”,全力打造成为古寨特色的旅游乡村。在护城河水面上增设风车、水车、湖心亭、小木桥等景观和游乐设施。与护城河北面的采摘园及古寨门、老油坊、文创园等结合起来,吸引众多游客周末来村休闲旅游、婚纱影楼来此租赁外景,聚集一批手工艺人、画家、工匠在此设立工作室,拉动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市市场监管局派驻梁山县拳铺镇杨楼村第一书记李瑞强,从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琐事做起,全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等活动。发动村两委成员、党员等组建乡村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大街小巷,清理环境、完成房屋修缮8 3间、周边入户路面整平350平方米、广场硬化410平方米,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后杨楼村原有路灯损坏严重,村民晚上出行困难,也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李瑞强积极联系济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想群众之所想,把后杨楼村的美化亮化工程作为所帮扶工作启点任务来抓,研究帮扶措施,筹措资金4万元为后杨楼村购买了105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感言:“用力”就是尽最大努力、尽最大可能解决群众的困难,切实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通过有力的举措、高效的行动,让乡村真正成为市场监管系统的感情“根据地”、干群“联系地”、政策“倾斜地”和项目“聚集地”。
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来自市场监管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持续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劲头,以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定力,用心用情,精准发力,强力推进“六大行动”,助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