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及时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
“大家好,‘周五有约’又如期和您见面了,今天走进直播间爱心单位是……”这是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今年第22期残疾人就业服务现场直播。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残联关于“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部署要求,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将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立足基层、面向残疾人,积极创新形式,在做好残疾群众“贴心人”上下功夫,在提升服务水平、办好惠残实事上出实招,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残疾人服务成果,为残疾人朋友们办实事、解难题。
党建引领 精准对接
市残联党组、残联机关党支部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学习交流制度,将党建工作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单位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学习与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紧扣残疾人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做到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开展,深度挖掘符合残疾人个性需求的多样化、专业化、特色化助残服务模式。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培养一支有“爱心、关心、耐心、专心、细心、真心”党员服务队,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完善调研机制。市残联党组、残联机关党支部成立残疾人事业调研专班,要求每位党员都要带着课题调研,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围绕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进行调研,撰写可行的调研报告,主动协调沟通有关部门,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的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更精准、贴心的服务。
用心陪伴 贵在坚持
“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的开办,创造性的为广大残障人士解决了出门难、工作难的迫切问题。“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自第一期开播以来,如一场春雨滋润着残疾人朋友的心田。从第一期的22个点赞量、11个关注量、8个粉丝量,到第二期的76个点赞量、25个关注量、19个粉丝量,到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直到2021年的7月2日第22期“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共获赞1450次、粉丝量551个、关注量578人,在7个月的时间里“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一步步的成熟、精准、专业的逐步成长起来,为广大的残疾人朋友和公司企业搭建起有效、公平、合理的交流平台。
“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一路走来到现在,为本市区域内的残疾人朋友解决了工作难的问题,截至到第22期“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共为37位重度肢体、轻度肢体、轻度智力、轻度精神、聋哑残疾人朋友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每周都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残疾人朋友问询就业的问题,“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间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都会一一回复,实事求是的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向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大家庭。暖心的服务,也被残疾人朋友在市长信箱对就业中心开展的就业贴心服务给予了赞扬。
深入一线 主动作为
今年以来,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市残联“学党史,办实事”活动为抓手,通过民意“5”来听活动,深入社区、残疾人家庭倾听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需求和困难,积极与爱心企业协调沟通,建好“就业点”,拓宽“就业路”、紧扣“灵活性”,搭好“就业桥”牵起“就业线”,铺设“致富路”。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及时组织开展好残疾人线下专场招聘会。通过上半年的三次线下招聘会,共有95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37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6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探索对轻度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居家就业、灵活就业,促进其致富增收。3月份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济宁如常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共同开展 “送技能上门”残疾人手工制作培训服务项目,努力使我市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全覆盖、零拒绝”。保证了重度肢体和轻度精神病人就业增收的“四不愁”:物料不愁、销售不愁、工作地点不愁、时间不愁。努力开创 “致富增收、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目前活动已辐射重度肢体和轻度精神病人800余人,得到了残疾人家庭一致好评。
自我加压 逐一解决
运用残疾人大数据,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工作精准实效。充分利用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实名制管理系统等互联网平台,发挥残疾人就业培训大数据的作用,对有残疾人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自我加压,积极探索开展“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以政策带动岗前就业、对岗培训,搭建“精细化”就业、培训平台, 以市场撬动就业,以项目扩大就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以培训带动就业,多方面的提高残疾人技能,进一步拓宽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增收渠道。
广泛推行职业技能、心理疏导、法制教育、励志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规范,积极探索残疾人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依托我市职业院校、各类社会培训机构、残疾人就业基地、扶贫车间、乡镇龙头企业等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着力提高残疾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率,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的“闭环”。截至6月份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完成培训任务2175人次,城乡培训完成人数2080人、对岗培训200余名残疾人,培训合格残疾人实现100%就业,盲人按摩培训就业率连年达到100%。
记者感言:我为群众办实事”不单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的有力举措,更是一堂践行服务宗旨、彰显为民情怀的“必修课”。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始终践行俯身一线向残疾人取经问道,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放到首要位置、夯实残疾人和用工企业单位之间的信任度、打造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全新形式、助推全市残疾人奔康致富扬帆起航,让“幸福济宁”这张名片更加暖心。(记者 刘建业 通讯员 邵天斌 吕计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