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这首被周恩来总理亲手抄录的诗句,就来自于英雄王杰的日记,他怀揣着为信仰献身的人生理想,义无反顾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令山河动容。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王杰事迹、感悟英雄精神。
1942年秋,王杰出生于金乡县华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19岁参军,在火热军营里,王杰以英雄为榜样,苦练实战化本领,时刻准备上战场。王杰所在的部队常年担负施工任务,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山洪卷走了物资,他第一个奔去抢救。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在部队四年,王杰年年被评为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被任命为尖子班班长,先后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一级技术能手”、“郭兴福式四会教练员”。
1965年7月,王杰奉命到江苏邳县执行任务,在进行最后一项地雷实爆训练时,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他将炸药包埋好后,正要向在场的民兵讲授要领,突然,拉火装置发生意外,0.75秒的时间里,王杰不是本能的后仰,而是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扑向了炸点!“嘭”的一声巨响后,王杰倒在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王杰年仅23岁生命戛然而止······
王杰牺牲后,他那十万多字的日记被战友发现,日记中他几十次提到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英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英雄的崇高思想,折射出这位年轻战士伟大的信仰之光:“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牢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王杰舍己救人的事迹,和日记中折射出的精神光辉,感动着全国人民,一时间,王杰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在学习王杰的热潮中,他的言行和日记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理想被高度概括为“王杰精神”,成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可以被概括:“一心为革命”精神;“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时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总书记的指示深刻揭示了王杰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今天,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我们要不断挖掘王杰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深刻理解和学习王杰身上所体现的“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更多符合时代潮流、贴近社会发展的“王杰式”好党员、好干部、好战士,时刻准备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让我们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为新时代接续奋斗!(主讲人:金乡县融媒体中心 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