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传伏 通讯员 包庆淼 常琦 孔涛)“七一”前夕,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党支部喜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该村党支部书记姚洪远赴京参会,捧回金灿灿、沉甸甸的奖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缘何能获得国字号荣誉?又经历了怎样的凤凰涅槃故事?日前记者前往该村探访。
仲夏的泗水,山青水绿,景色迷人。沿着县城南尧王路南行6公里即到南仲都村。村内古树林立,溪水潺潺,石院、石屋、石板路,古朴幽静,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生态优美,宛如“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古朴幽静的村落,令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从高空俯瞰南仲都村,村南农业生态观光园内一派红火景象:宽敞的柏油路似一条玉带,环绕园区,路两旁是一排排依地势而建的草莓大棚,村民进进出出,闪现着忙碌的身影;园区北部一个高端的玻璃花卉大棚格外耀眼,透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园区西侧的十里花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生态游,采摘游,修学游,研学游,在南仲都村早已不是新鲜词儿,如今一个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生活富足的美丽乡村已然形成。
而在上个世纪这里曾是个出了名的乱子村。领导班子不团结,村民利用家族关系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土地一块块荒芜,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南仲都村仍为省级贫困村。2011年,县里探索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决定把在南方“学艺”的南仲都村经济能人姚洪远引回来,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姚洪远成为南仲都村的领头雁,南仲都村贫穷落后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写。
提起南仲都村发展历程,姚洪远感慨万千。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南仲都能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关键在党建引领,靠的就是“三步走治村秘诀”。
第一步,配齐配强班子,做好村庄运行“当家人”。南仲都村党支部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严格执行“书记抓党建”工作制度,落实“第一书记”负总责机制,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党建工作的最高标准,形成凝聚人心、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勇争一流的党建工作局面。注重抓机制强管理,促进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注重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乡创业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有“归属感”。抓好党员十二分制,及时公示公开,实行台账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注重抓队伍强服务,促进党组织向心力提升。南仲都村不断创新“党员+群众”精神文化活动模式,利用各种节庆日,突出主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举办了“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向上向善的新风尚进一步弘扬,党组织及广大党员与群众的亲和力、融合力明显增强,党员形象树了起来,群众“跟党走”的意识强了起来。
第二步,发展特色产业,做好致富创业“引路人”。聘请深圳麟德旅游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南仲都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打造三个品牌,做大一个节庆,做好两个平台,做亮三大主题活动为发展策略,以儒孝文化为主题,引领农业主题化、品牌化发展,以旅游为引擎,带动农业旅游化发展,文化创意化、经济化发展。新修连村柏油路5公里、主街巷3公里,铺设石板路500米、污水管网500米;栽植楸树、紫薇等绿化苗木6.5万余株且均已标牌明示,绿化率达78.6%;改造线网3000米,安装路灯102盏;整治河道600米;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传统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山村特有石头民居风格,保存了传统的村落风貌,突出了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格,新建金楸宾舍、文化展厅、金楸广场、仁和广场、湿地花溪生态水系等,形成了“圣山圣水圣人醉,楸树花开思忆回”的意境。发展特色产业,“小草莓”创造“大财富”。2013年,南仲都村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村党组织领办,村干部、党员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村集体种植合作社,发展冬暖式大棚,实现“南果北引”。很快建造起74个大棚,由示范户租种,形成了以草莓、火龙果采摘为主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村集体经济正式起步,当年产值达360余万元。目前,南仲都生态农业观光园已建有大棚76个,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年总产值1380万元。坚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走出一条“一村一品”的产业化路径。充分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建设完成了550亩的核桃林、340亩的桃林。2020年,村内建成泗水县最大的全钢结构花卉市场,每月平均销售额13万元,目前正在同步建设花卉种植大棚68个,大棚建成后,将形成育苗、种植、销售于一体的花卉中心。
第三步,用心用情奉献,做好服务群众“贴心人”。南仲都村共有贫困户43户105人,2015年按照上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南仲都村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电商+贫困户、光伏发电扶贫、旅游扶贫等多种措施,实现贫困户脱贫。注册成立泗水县儒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202人,目前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极大地促进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在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南仲都村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党员10分钟服务圈”等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同时,创新性地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发挥村民的自主性,逐步形成了“大事政府办、小事村里办、私事自己办”的分流管理模式,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近年来,他们又在村办公场所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种植养殖技术、疾病防治、创业技能培训,使党员群众共同受教育,挖掘“尽孝行善”的文化传统,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三步走,走出了名堂,走出了村民致富路,也打开了南仲都村乡村振兴之门,更使姚洪远看到了希望,坚定了路子,树立更大信心和勇气。采访结束时,他坚定地说:“荣誉只属于过去,下一步,南仲都村人在党的领导下,将更加奋发作为,向着全村全面小康建设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