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 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一文,他深情地写道:“目前的中国,虽然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谁又能断言,中国就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值得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最为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到那时,中国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那时,生育我们的母亲,也将以最美丽的姿态,与世界上其他的母亲同行了。”
生逢盛世,再读《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笔下的未来之中国不就是今日之中国吗?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沧桑巨变?是谁,让中国人民的梦想不断进阶?让我们一起重温历史,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救国梦”
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带领着人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的“救国梦”。
我们说,新中国的政权是红色的,因为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1942年4月的一个凌晨,日寇集结了7000多人攻打微山岛,当时岛上驻扎着微山湖游击队等不到500人的武装力量。他们本可以马上离开,但是岛上还有4000多名老百姓。为了给乡亲们的撤离多争取些时间,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们用鸭枪土炮和血肉之躯奋力抵抗,仅这一场战斗就有1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缅怀革命先辈,我们深知,新中国来之不易,人民民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实现“兴国梦”
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带领着人民恢复了百年战争的创伤,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伟大建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兴国梦”。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热火朝天搞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时代精神。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铁人精神,有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开辟人工天河的“红旗渠”精神,还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伸手”的王杰精神。正是有了这一系列伟大的时代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由“富国梦”进阶“强国梦”
从1978年到2021年,我们党带领着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从富国梦进阶强国梦。
1970年3月,李瑞来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汶上无线电厂。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已是满头白发的他,依然坚守在这里。当同学们一一离开,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走啊?他坚定地说:“读书就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分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来到汶上就从没想过离开。”正是有了一批批像李瑞来一样的大国工匠,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的大国风范。
一路走来,有苦难更有辉煌。进入新时代,中国梦再出发。回首党的百年发展,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坚信,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主讲人: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