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徐斐)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基础建设来抓,教育引导全市党员高扬党的旗帜,赓续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重点项目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基层、脱贫攻坚主战场等重大任务,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新时代党员队伍的新担当、新作为、新风貌。
目标鼓舞人心,步伐执着坚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50余万名共产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激励着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干事创业正当时
炎炎夏日,在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项目工地上,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成立的联合党支部正在组织“党员突击队”对工程施工开展技术攻关,确保扩建项目按期竣工。据了解,济宁城投控股集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拓展“党旗耀城投、党建促城建”党建品牌,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在公司各项目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组织创建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把项目一线“神经末梢”打造成企业党建“前沿阵地”,引领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跑”。
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委推行“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重点事项实施挂图作战,成立挂图作战总指挥部,下设保障办、推进办及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等17个市级作战指挥部,共抽调人员324名,其中党员244名。把党组织建立在项目一线、发展一线,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引领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就体现在哪里。通过临时党支部,我市进一步把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起来,发扬党员在项目建设中争当先锋、打头阵的优良传统,把群众凝聚起来,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工地一线有了临时党支部,党员们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这句话不仅是项目党员的感受,更道出了重点项目建设中广大一线党员的心声。通过抓“一线党建”,提升了基层组织组织力,凸显了项目一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振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精气神。
服务群众零距离
无论在社区,还是在商圈,都能看到党员在红帆驿站忙碌的身影。我市在居民小区、网格、商圈、市场等建设“红帆驿站”,优化服务设施,细化服务标准,把阵地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打造365天不打烊、群众家门口的 “服务站”。目前,全市建成 “红帆驿站”1778个,开展便民服务7万余次,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让群众切身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在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我市始终坚持品牌引领、服务为先,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以党组织为核心,融汇各方服务资源力量,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擦亮“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坚持以有力度的党建汇聚城市基层治理合力、以有温度的党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通过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者、网格员队伍建设,推动各类资源力量下沉到基层治理的最前沿,用到服务群众的关键处。通过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深化网格化党建、建设小区党支部,持续抓好“红帆驿站”“红色物业”“红心公益”“红色代办”等,将党建工作融入万家灯火,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创意无限的社区党委、充满干劲的小区党支部、冲在一线的小区党员……一股股红色力量涌动在一个个小区,最大限度凝聚起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城市基层治理的强劲动力。
脱贫攻坚奔小康
2016年,从适应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出发,我市从部分市直部门中选派20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热爱基层工作、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20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协助当地完善扶贫措施,指导和推动基层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助推所在乡镇脱贫攻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2020年又选派了66个乡村振兴服务队、1184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或软弱涣散村抓党建促脱贫,实现了对省定贫困村的“全覆盖”。
我市健全完善以党建为统领的“1+233”工作体系,出台实施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抓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评”工作机制,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同时,激发各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热情,形成以党建为统领、整合各方资源促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为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截至2018年底,全市23.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0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2019年以来,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2020年底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8811元,比2015年人均增加4999元,“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