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拓荒岁月 抛洒奋斗热血
金茂芳:人民币上的济宁姑娘
69年前,一位 19岁的济宁姑娘怀揣军营梦,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军垦女战士。在一片荒漠中,她和战友们用青春和热血创造了“戈壁沙滩变良田”的人间奇迹,她先后获得兵团十二面红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奋斗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同时,作为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女拖拉机手”人物原型之一,永远被人们铭记。她,就是拓荒岁月里杰出的女性代表金茂芳。
仲夏的济宁,南池荷净,蝉鸣声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500公里之外的新疆石河子,鲜花遍野,绿意葱茏,巍峨的天山山脉高耸云端,放眼望去皆是风景。两个相距大半个中国之遥的城市,因为一名女兵结下一段深厚的缘分。
时间回到1952年,新疆部队来济宁招女兵。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只有19岁的金茂芳激动不已。作为一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新中国女性,能够投身祖国建设的洪流中去,该是多么值得骄傲!她二话没说就报了名。父母得知后极力劝阻,可金茂芳却坚定地说:“我必须参军,新中国的女性,不做出一点成绩来怎么能行?”
就这样,带着满腔豪情,金茂芳和一批小姐妹来到了新疆。直到今天,金茂芳依然清楚地记着,从济宁到新疆,先是坐了两天的火车,后来又换乘卡车,35个姑娘挤在一个狭小的车厢里,一走就是一个月零三天。“幸亏当时吃不饱,姑娘们都很瘦,不然车厢都挤不进去。”金茂芳笑着告诉记者。
好不容易到了新疆,姑娘们欢呼尖叫着从卡车上冲了下来。可是没几分钟,欢呼就变成了叹息。眼前所见,只有茫茫的戈壁,稀疏的芦苇和西北风卷起的漫天黄沙。“俺想俺爹,俺想俺娘,这到底是啥地方啊?”哭过之后,金茂芳和姑娘们渐渐静下心来——新中国刚刚成立,到处是一穷二白,大家过来干嘛的?不就是建设祖国、开发边疆吗?不就是让新疆人民也过上好日子吗?金茂芳和姑娘们再也没有任何畏惧,她们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建设新新疆”,再也没有离开过。
经过几个月的扫盲学习后,金茂芳和女兵们按照部队的要求开始选择工种。大家有选择当饲养员的,有选择种树的,还有选择做后勤工作的。当部队领导问到金茂芳准备干什么时,她坚定地回答:“我要开拖拉机!”
学开拖拉机?一个女孩子,学什么不好,偏得学开拖拉机?面对质疑,倔强的金茂芳却说:“对!我选的就是拖拉机,你没看电影上的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吗?再说了,新疆这么广阔的土地,要想建设大农场,就必须用机器,必须用拖拉机!”
1952年冬天,金茂芳同十几个女兵一起学习拖拉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3个月后被分配到机耕队开始跟车实习。第一次上拖拉机时,金茂芳的心脏跳得如同突突直响的马达,她坚信,一段新的人生已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开启了……
付出就有收获。1958年至1962年,金茂芳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领导的机车组年年被评为先进机车组。1959年7月,金茂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当别人问我为什么入党的时候,我大声地回答,不入党、不带头怎么能行?入党就是为了做表率!就是给我们姑娘们干出个样子来!”金茂芳的回答,时隔几十载依旧响亮而坚定。
新疆军垦博物馆里,一串数据,记录下金茂芳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创下的闪光记录:7年时间,累计工作时间33395小时,共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相当于20年的工作任务;节约油料52145公斤,机车越过6个大修期,节约费用开支8万多元。
2007年,陆续有媒体以“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金茂芳”为题开展报道,被金茂芳事迹感动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她到菜市场买菜,有人拉住她的胳膊说:“您老人家就是金茂芳吧?您就是人民币上的那位女拖拉机手吧。像,真像!”
面对大家的赞美,金茂芳老人始终很低调, “新疆建设兵团的姑娘们千千万,新疆能有今天,是我们集体奉献的结果。我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我们的军垦文化、女兵风采,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继续建设一个更美的新疆。”金茂芳说。
金茂芳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己也已经走过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最近她常想,她的一生可以用两个词、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坎坷”与“光荣”。远赴新疆、艰苦创业、背井离乡这些都是坎坷,可是能为党和国家多做一点工作是无上的荣耀。没有党就没有她的今天。
“我来新疆快70年了,有人问我,来新疆后悔吗?我可以告诉他,从不后悔。当年,我们开荒种地,在戈壁滩上建新城,就是为了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今天年轻一辈更是应该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把新疆建设得更好。”金茂芳说。
从19岁离开家乡到88岁的耄耋老人,将近70载的光阴,让世界、让每个人改变了太多。可是,金茂芳这位从济宁走出来的全国劳模,对家乡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
金茂芳说,她的家就在济宁南池公园附近,小时候常常到南池里摸鱼抓虾,在竹竿巷玩耍,在太白楼爬上爬下。回忆起家乡的山山水水、童年往事,老人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现在年纪大了,多年不回去了,可家乡的变化无时无刻不牵动大家的心。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姐妹在新疆发现了“文化济宁”的公益广告,当时就兴奋地喊我们去看,那种激动的心情就像看到娘家人一样。”金茂芳说。
“我们来自济宁,从小在大运河畔长大,当年来到新疆的时候,就发誓一定干出个样来,不能给咱济宁丢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新疆只要提到山东女兵、济宁女兵,大家就会竖起大拇指。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幸福,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远在新疆,永远想念家乡!”金茂芳老人深情地说道。
通讯员 | 张伟光 盖鸣霆
摄影 | 陈硕
视频|马锐青
海报设计 |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