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6月28日下午,济宁市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新闻发布会汶上专场。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汶上县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6亿元,较2012年增加84.4亿元,年均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5亿元,较2012年增加6.5亿元,年均增长6%,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汶上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中国最具特色文化旅游城市等荣誉。
此外,汶上县大力实施集群提升、园区支撑、企业培育、项目集聚、创新赋能五大工程,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高端化工和新兴产业“3+1”产业体系,奏响了经济发展最强音。
工业支撑更加突出。2020年全县制造业税收占比达到28.8%,税收贡献率超过了采矿业、房地产业,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园区平台更加开放。着力打造“开发区一极引领,汶南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商贸物流区、食品工业园、石材产业园四区协同”的发展格局,成为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实体经济更加壮大。坚持“上市、上规、上云”同步,打好政策助企、服务暖企、要素强企、金融惠企“组合拳”,培育“强企方阵”,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3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家,新四板挂牌企业达到42家,新风光电子成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国企。
发展后劲更加充沛。坚持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先后招引中字号、500强项目11个,列入省重点项目16个,投资52亿元汶华香兰素、投资51亿元长信化学、投资30亿元中科新材料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十三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实际到位内资209.3亿元、利用外资5837万美元。
新兴业态更加多元。聚焦新兴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21.5%、43.1%,中农批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华儒电商园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网络直播、电商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近年来,汶上县致力于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了高标准农田60万亩,粮食总产超过80万吨,扛牢了产粮大县责任。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831家,土地流转面积、流转率居全省前列,坚持用“工业思维”抓农业,全县“三品一标”认证170余个,入选“济宁礼飨”产品22个。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重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日兰高速、济徐高速、董梁高速、鲁南高铁接线成网,莲花湖、泉河、小汶河交相辉映。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改厕考核居全省第1位,15处镇街全部获评省级卫生乡镇,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53公里。坚持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民生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85%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48亿元。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4458元、18320元,分别是2010年的2.3倍、2.7倍,均超额完成“翻一番”目标。
为了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汶上县人民政府着力打造了一座富有活力、文明时尚的“中都新城”,“一城五区”拉开布局,路网水网同步提升,绿化覆盖率达到41.5%,棚改规模创历年之最,5.3万群众喜迁新居。聚焦教育强县建设,新改建学校、幼儿园93所,圆满完成教育“大班额”和“全面改薄”任务。加快健康汶上建设,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新中医院投入使用,二院新院区即将建成。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低保救助标准“十六连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