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6月28日下午,济宁市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新闻发布会微山专场,介绍了微山县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工作实践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微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作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美丽的青山绿水间蕴藏着丰厚的红色资源。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开展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凝练成为这片热土干部群众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县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微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84亿元,“十三五”以来年均增长5.2%。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发力,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四上”企业发展到33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2020年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6.2亿元,制造业技改投资52.2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三品一标”认证29个,建成全国首个县级“逆创平台”—微山湖微电子产业研究院,新动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微山湖旅游区创“5A”取得重大进展,南阳古镇列入争创4A名单。打响“微山大运河”港航物流品牌,现代农渔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2家,农业园区发展到55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建成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7处、省级4处;入选全省首批“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微山湖大闸蟹”入选省区域公共品牌;驩城镇被评为中国“淘宝镇”。累计3.9万人实现脱贫。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济微高速、京杭运河“三改二”等10余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韩庄复线船闸提前交工,枣菏高速及县城连接线、环湖大道东线工程等建成通车,县内建成3座高速出入口,5条省级干线公路相继建成,农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改造升级航道里程170余公里。加快老运河、新河街等片区拆迁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成一批新型社区,城区“烂尾楼”基本清零,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改善。积极稳妥推动“三小车辆”禁行,全面加强校园周边车辆管控。持续推进热力、燃气管网扩面提质,供暖面积达410万平方米、新增50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近40个,荣获国家级、省级典型称号10余个。
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微山县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港口码头、煤矿煤场、道路运输等扬尘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加快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综合开发生态产业,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9万亩、修复湿地30.5万亩,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深化改革实现新进展,建立县级领导领衔推进和“镇街有项目、部门有亮点”工作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招才引智,2020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4人,其中省部级以上4人;引进各类青年人才1499人、院士等外国高端人才6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省市创业大赛项目8个,获批省市平台15个。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落实“一次办好、一窗受理”各项措施,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减,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大力推进全程网办、电子化登记,政务服务事项网办事项率达到99%,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达到95%以上,实现了“不见面、零跑腿”审批。
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398元和18235元,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实施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学校37所,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万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有效解决湖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乡镇街道分中心15个、村级文明实践站302个、幸福食堂16个,开展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法治微山建设全面深化,扫黑除恶有力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风险防范持续强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