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302个乡村儒学讲堂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讲述“红色记忆”
2021-06-21 来源:掌上济宁 作者:编辑:张一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日前,一曲悠扬的红歌从泗水县苗馆镇东故安村乡村儒学讲堂里随风飘出。寻着歌声,来到讲堂。只见讲堂里坐得满满当当,儒学讲师志愿者李杜勇神采飞扬,时而绘声绘色地讲述党史故事,时而讲解新时代红色趣事,时而领唱脍炙人口的红歌。
“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真得感谢共产党啊!”60分钟的课时,今年73岁的司玉生,听得认认真真,感慨不已。颇有幽默感的司有乾说:“这种短课,既不耽误农活,又长知识,很解渴。”时下,在泗水,302个乡村儒学讲堂成为乡亲们学习交流的好去处。在这里,不仅可以听党史、学礼仪,还能放飞歌声。
“4月初,我们就对30名儒学讲堂名师和118名儒学讲师志愿者作了党史教学专题培训。”泗水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洪力说,“让讲师们利用乡村儒学讲堂这个阵地,把红色记忆播撒到农村,我们动了些脑筋。”为把党史学习覆盖到农村,该县专门为儒学讲师志愿者配备了由县党史研究中心、县关工委、县档案馆等部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编印的《红色记忆》《泗水文化论丛》等书籍。这些以反映当地革命故事、身边故事为主的书籍,很受欢迎。
为不耽误乡亲们的农活,儒学讲师志愿者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并不拘于形式和时段。儒学讲堂名师李杜勇负责联络泗河街道东曲泗、西曲泗等15个乡村儒学讲堂,大部分都是西瓜生产专业村,他便把党史课办到瓜棚里,或者上夜课,乡亲们都说他的课“接地气”。目前,该县儒学讲师志愿者累计开设党史课、微课堂达1000场次。(通讯员 包庆淼 翟常森 吴天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