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孙逊 通讯员 周洁 吴丛)“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了激发创新活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宁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扛起“全市科技创新排头兵和产业发展领头羊”使命,担当全市“231”产业集群主力军,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高新贡献。
先进制造业是济宁高新区优势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刘章箭介绍,济宁高新区将突出“聚链成群”,谋划建设万亩千亿级的中日国际产业城,加快建设千亩百亿级的中韩国际产业园,同步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园、金科生命健康城等百万量级园区生态,打造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集聚新高地。突出“项目为王”,加快总投资687.8亿元的128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每年突破2个50亿乃至100亿元项目,把高新区打造为淮海地区外资特别是日韩投资的首选地。突出“企业至上”,实施“企业攀登”计划,全面助推山推、重汽2家企业过百亿,辰欣、鲁抗等4家企业过50亿,推动海富电子、泰丰智能2022年前完成上市。加快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在数字转型上走出一条新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济宁高新区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主线,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引领、平台支撑、人才引进、政策扶持等措施,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刘章箭表示,下步济宁高新区将坚持自立自强,全域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搭建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引进更多“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研究院、产业基地和科创园区等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年内培育创新平台11家,引进高校院所10家。充分发挥济宁创新谷引领支撑作用,释放高端平台效应,年内引进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为全区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力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推进高水平工科大学建设,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年内促成科技合作项目30个以上。全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加快实现一批“卡脖子”技术从“0”到“1”的新跨越。此外,构建创新人才新高地,探索关键技术“全球揭榜”引才机制,大力引进顶尖人才团队、核心攻关项目,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用”文章,打造人才资源的最强区域磁场。
风起再扬帆,奋进正当时。刘章箭表示,济宁高新区将结合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产业集群上抢占“制高点”,在创新发展上形成“动力源”,以攻坚谋发展,以实干促争先,加速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迈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