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孙逊 通讯员 赵德鑫 殷壮 晋通)扬帆奋进正当时,逐梦前行再出发。5月21日上午,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我市“大抓创新、大抓产业”的冲锋号,给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家提振了精气神,在全市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力突破制造强市,全力做强产业发展根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用心用力用情地为企业搞好服务,凝聚起“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强大力量,奋力开创我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大抓创新、大抓产业’进行了科学部署,对于济宁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济宁市‘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李爱霞认为。
“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让我们暖心提气、备受鼓舞。会议总结成绩客观真实,分析形势唯物辩证,部署任务重点突出,给企业以信心、以希望、以力量,为我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定力之本、力量之源。我们何其有幸,正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又何其光荣,能在济宁这个成就大业的广阔舞台上同心奋斗!”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洪信表示,“以往的实践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我们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下一步,太阳纸业将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李洪信说,我们将深入贯彻大会提出的“三点希望”,登高望远、勇于创新、奉献济宁,坚定不移地做好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人才引进上的“加法”,坚定不移地做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减法”,以“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和干劲,围绕造纸产业链集群培育新动能,加速迈向千亿园区目标,把自己的事做精做细做扎实,以实际行动为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大会既对我们企业家提振了信心,也为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山推也会持续在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前沿方面,持续加大科研力度,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满足社会需求。”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民表示。
凯米拉天成万丰有限公司董事长尼古拉斯·卡万德认为,通过认真聆听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我们能感受到济宁良好的营商环境,凯米拉在兖州的工厂已经成为海外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凯米拉会持续在济宁进行投资,今年已经有几个投资的项目在进行中,我们未来将和政府一起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会议要求,要以解放思想、革故鼎新的强烈紧迫感,聚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持续放大市产研院、中科先进院、省激光研究所等高端平台效应。对此,市产研院院长王东升表示,“市产研院运行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产研院殷殷关怀,精心扶持,各级各部门对产研院给予了强力支持,为产研院提供了最好的环境,产研院工作得以走上正轨,实现良性发展。近两年来,我们围绕231产业从全国各地科研机构招引了25个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推动了我市将近30家企业与各科研院所开展了实质性合作,被山东产研院评为唯一的优秀分院。下一步,我们希望多招引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的‘树苗’,耐心培育,为我市未来培育一批新的‘顶梁柱’企业。”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负责人贾中青表示,将按照济宁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挥我们科研机构的优势,在科技研究、人才聚集、高质量人才培育和成果转换等方面,我们将和市里的有关机构和企业密切合作,争取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的最强跳板,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政企联动、合力攻坚,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刚说,全市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部署,实施好“231”产业集群培育和企业攀登工程、十百千技改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等各项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助发展,更好地关心关爱、服务企业家创新创业。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林晋表示,全市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将全面实行容缺办理、帮代办,帮助企业健康成长。我们将第一时间把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变成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阳光雨露,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助推科技创新、快速成长,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进行了安排部署,为我们基层一线做好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汶上县汶上街道党工委书记付天平表示,我们将在扶持发展农业发展龙头企业上下真功夫、苦功夫,一方面继续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乡村人才,统筹村内资源,夯实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坚持“政府规划、市场经营”的理念,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师、乡村合伙人等作用,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人才,把特色种植、农村旅游、餐饮娱乐、农产加工做为农村发展的重点,真正实现三产融合,让农村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