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汶上讯(通讯员 胡克潜)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汶上县创新学习方式,打造新型载体,组织乡土讲师团走进田间地头,录制党史宣讲视频、音频,线下线上齐发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最鲜活、最生动、最亲切、最真实的党史,讲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听,激发人们永远听党话、颂党恩、跟党走,让党史学习宣讲接地气聚人气,汇聚起全县上下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陈伯衡是咱们汶上县南周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领导永安寺起义,建立了‘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打响了咱们汶上武装抗日的第一枪……”5月8日,在汶上县次邱镇高庄村,镇乡土讲师团团长高文忠正在为群众上门讲述著名抗日烈士陈伯衡的故事。
“宣传烈士事迹和革命精神,让我们的干部群众和下一代牢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与使命担当,继续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促进村风家风建设,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文忠说。
汶上县结合“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乡土讲师团,通过故事讲述、文艺表演等形式,深入村(社区)、学校开展党史教育宣讲活动。“乡土讲师团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和道德典型、身边好人等组成。”汶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占德介绍说,他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等为阵地,采用专题式、讲座式、小品、三句半、快板、戏曲以及与群众忆经历、话成就、谈感受等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说乡音、讲故事、举实例,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党的光辉历史、英模人物事迹、党的创新理论等实用知识。截至目前,汶上县已开展线下党史宣讲1432场次,受众人数5.6万余人次。
线下宣讲团深入村居社区,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线上汶上县运用新媒体“微平台”,打造网上宣讲矩阵,开展线上“云宣讲”。
“看了公众号上的宣讲视频,感到这种宣教形式很新颖,很吸引人,收获很大。”郭仓新村党员马洪苓看着宣教视频高兴地说道。
马洪苓观看的视频是郭仓镇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的“光辉百年·党史回眸”专栏,专栏以“党史上的今天”发生的重要事件为主要内容,邀请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云”宣讲,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发布,充分利用好网络阵地,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
汶上县通过组织宣讲员录制党史宣讲视频、音频,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线上开展“听,雷锋的故事”、“党史小故事”、“讲述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等一系列“云宣讲”211场次,累计点击观看41.8万余人次,筹划拍摄了《党史大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及《汶上党史一百年》系列专题片,并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强国通”群组等渠道广泛传播,推动了党史学习传递到户、传播到人,营造了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更接地气,汶上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作用,开通“点餐式”百姓宣讲“直通车”,根据前期调研发现群众的需要,确定宣讲主题,真正让群众“点单”,在宣讲地点的选择上,既可以设在人员集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可以设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学校和广场等,通过云平台“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宣讲员接单--学员评单”的服务模式,以“上门宣讲”的形式,把服务送到实践站中,让党员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满足党史学习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