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要用心用情,才能让群众入脑入心。曲阜市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既有自上而下的宏观设计,又有自下而上的民智民意,从提升教育实效和满足群众诉求两端发力,不断挖掘开拓红色阵地和资源,整合吸纳党史教育志愿队伍,优化提升党史教育内容,凝聚全市上下奋发作为的磅礴力量。
红色阵地筑牢“精神堡垒”
端坐“正心室”里诵读红色经典,穿越“初心隧道”回顾中共百年奋斗征程,伫立“宣誓厅”重温入党誓词,“学习研讨室”里手写“初心三问”,“政治体检室”里自我把脉诊断,“心愿长廊”里点亮群众“微心愿”……
3月25日,曲阜市公安局的干警们身着制服、配戴党徽、整齐列队,正在曲阜市党员党性提升实训基地里体验一次锤炼党性、淬化思想的红色之旅。
“这一个小时、九个单元下来,仿佛穿越时空回顾了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征程,我感觉受到了一场灵魂的洗礼,眼前的方向更明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脚下的力量更足了!”实训结束后,曲阜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研科副科长荀雪莹感慨道。
这是曲阜市党员党性提升实训基地今年迎来的第60批学员,通过标准规范化的流程、充满仪式感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党史教育和党员培训的庄重感、参与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截至目前,基地已组织全市62个党支部前来参加实训,培训党员1000余名。
“基地围绕理论教育、现场教学、实训体悟、培根铸魂的目标,设置了正心室、初心隧道、政治生活馆、心愿长廊等9个功能室,让它成为全市层面上的一个创新、开放、共享的党员培训和党史教育平台。”曲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丁龙介绍,“今年,我们计划对全市364个党支部进行轮训,让每一名党员都有机会参与实训学习。通过实训,引导广大党员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优化行为作风。”
实训基地里体验仪式感,红色遗址里听革命故事,党史馆里回顾奋斗征程,实践站里观赏红色文物,党建示范村里交流发展路子……曲阜市整合红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串珠成线,打造“德廉家风”“革命传统”“为民情怀”“艰苦奋斗”和“乡村振兴”5条红色路线,通过实地、实景、实情的现场体验,真人、真事、真情的互动研讨,不断拓展党史教育内涵,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宣讲队伍播撒“红色火种”
4月1日,曲阜市革命历史展览馆里静谧清幽、庄严肃穆,吴村镇峪口小学五年级的50名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前来参加“清明祭英烈 学史颂党恩”主题教育活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曲阜第二师范学校师生踊跃投身爱国运动,并于1926年在曲阜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支部,至此革命的火种深深撒播在曲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第一展厅“鲁都星火”中,10岁的“红领巾讲解员”陈宣羽声情并茂的解说,把在场少先队员们带回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年代。
展览馆中鲁都星火、同仇敌忾、破晓黎明、继往开来、等八个展厅,以时间为轴,把曲阜百年党史故事分成了八个篇章,展厅之间不同“红领巾讲解员”的接力,与历史场景的切换相契合,让孩子们仿佛亲历了曲阜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
“孩子讲给孩子听,讲的愿意讲,听的愿意听,这样的党史教育效果更有意思,也更有效果。”曲阜团市委副书记王文函介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曲阜市广泛招募“红领巾讲解员”,计划通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培训上岗的流程,组建一支100人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走进景区、红色遗址、党史馆、博物馆、实践站中讲党史、颂党恩。
今年以来,曲阜市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经过反复探索、实践、讨论、优化,意识到“听众精准定位、队伍精细划分”的重要性,于是,根据全市党员群众类别,初步成立起庄户宣讲团、机关干部宣讲团、青年大学生宣讲团、红领巾讲解员、巾帼宣讲团6支党史教育志愿宣讲队伍,既有效提高了群众覆盖面,又保障了党史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性。
庄户宣讲团把党史故事用快板、歌舞的形式送到田间地头;文史类专业的青年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当起了“兼职教授”;巾帼志愿者们把女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讲给姐妹们听;“红领巾讲解员”走上讲台、走进景区、走进红色阵地,在讲党史的过程中坚定着自己,感动着他人……一时间,曲阜大大小小的教育基地中、红色阵地里、乡村舞台上,处处都有党史宣讲志愿者的身影,把“红色火种”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汇聚民智激活“源头活水”
“锣鼓一敲到台前,四人表演三句半,同庆党的百年诞,开场……吃水怎忘挖井人,感念党恩世代传,努力回报爱家乡,颂党恩!”
3月31日晚上,陵城镇东郭村的百姓大舞台上,传来明快悦耳的“三句半”——《百年华诞颂党恩》,击锣鸣鼓间,党的百年历史娓娓道来,串起了在场村民们的红色记忆。
站在台上的是陵城镇陵北村的四位村民,这首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已经在陵城镇15个村子进行了巡回演出。
“对普通村民来说,趣味性强、接地气的宣讲形式才容易提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准备把这个节目带到全镇28个村。”带队的上官光雨说,这段时间,他们的“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每天都有演出。
前不久,陵城镇召集辖区28个村的村干部召开了一场党史教育案例交流会,碰撞经验思路、整合宣讲队伍,以好评多、呼声高为评分标准,选出了包括这首《百年华诞颂党恩》在内的“十佳党史宣讲好节目”,并鼓励这些好节目走出家门,走向全市的百姓大舞台,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打破镇域、村居之间的界限,交流经验、吸纳人才、互通资源,让曲阜市散落在民间的党史教育好案例得以快速复制、借鉴和传播,“共享理念”让一个个好想法成了好计划,一条条好经验成了好教材。
时庄街道67岁的宋洪儒老人,把自编快板《感党恩、跟党走》义务送往全市各“幸福食堂”;姚村镇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并开通了“百名党员话百宝”微课堂,由红色文物所在村的村干部进行线上介绍,14个村实现资源共享;鲁城街道鼓楼社区20名热心党员轮流录制的“党史系列讲堂”,每期都有数千人线上聆听;小雪街道阮家村图书馆里收藏的党史类目书籍,经过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中介机构”,实现了辖区内自由流转……
“党史教育起到实效,要走好‘群众路线’,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说,曲阜市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把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作“源头活水”,把民间智慧搜集提炼上去,继而应用到新的实践中,让更多的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记者 孙逊 通讯员 陈曙光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