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了阳春三月,草木蔓发,生机盎然。在鱼台县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座座新建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放眼望去,王庙镇大奚村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
眼看气温快速回升,今年43岁的房玉桥正在大棚里忙着给毛木耳喷水。房玉桥是王庙镇北房村村民,妻子娘家在王庙镇大奚村,看到村里不少农户跟着合作社种毛木耳后,日子越来越富裕,他按捺不住回村发展的念头。于是,他辞掉了工作,回村和妻子一起种植毛木耳。房玉桥说:“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创业平台,大棚硬件设施让我们免费使用,还给我们提供菌包、技术服务,帮助我们销售产品。让我们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大胆地干就行啦!”
“让农户赚大头,合作社挣小钱”,昌健食用菌合作社坚持把毛木耳产业90%以上的利润让给种植户,吸引82户农民入园发展,种植规模超过两千万袋,让他们走上发家致富路。合作社理事长马汉友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生产一个菌包,纯利润也就是6到8分钱左右;每个菌包以0.84元卖给农户,农户经过5至6个月的管理期,每个菌包收获的木耳可以卖到两元钱,去掉菌包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农户每个菌包纯利润能到1元钱。”
为了帮助种植户,昌健食用菌合作社不仅免费给农民提供大棚,并将水、电、路等都配套好。如果种植户资金不够,还给农民协调低息贷款。马汉友和技术员经常深入大棚内,对新种植户传授种植技术,保证他们丰产丰收。
一系列措施吸引房玉桥返乡创业,他第一年就种植了3个大棚,20多万袋毛木耳。资金有困难,合作社还给他协调了20万元低息贷款。房玉桥高兴地说:“按照往年的价格,今年差不多能挣20万元。”
没想到的是,房玉桥的毛木耳出现了只长原基、不长叶片的问题。马汉友又专门给他开起了“小灶”,每天去他的大棚,手把手教他如何把棚内风、水、温度三者的关系协调好,让房玉桥的毛木耳渡过了技术难关,进入正常生长轨道。马汉友说:“合作社能挣一分钱,就叫老百姓挣一毛钱;如果我们挣一毛钱,就叫老百姓挣一块钱,只有老百姓富了,老百姓能够干起来,我们这个产业才能够得到发展。”
据了解,昌健食用菌合作社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购进4条菌包自动生产线,建设毛木耳深加工车间,新上了两台燃气锅炉,实行清洁能源灭菌,实现了由固体菌种向液体菌种的转换。推行“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无偿给农户提供大棚、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实现了原材料购进、菌包集约化生产、新品种研发利用、毛木耳示范园建设、废菌渣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一条龙的生产链条,园区农户每年毛木耳纯收入可达两千多万元。(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霍学全 李世忠)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