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和健康,然而也正是因为过于急切的追求长寿和健康,让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口袋,“天价保健品”横空出世。对于保健品骗局,有人说,儿女劝阻无效,老人已经被洗脑;也有人说,推销人员看似比亲儿女还亲,儿女照顾不周有责任;还有人说,只要老人们花的是自己的钱,那随他们高兴就好……
对于家住海关路的江先生一家而言,对于天价保健品是深恶痛绝。这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江先生的父亲已年过八旬,但是性格要强不喜欢与儿女同住,于是江先生只好每天下班后来家中看望父母。江先生的母亲原本身体还不错,但因为年纪大了,难免会有些老年疾病,只要细心调理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就是因为这些老年病,让江先生的父亲沉迷购买各种保健品,不大的房间里被堆放得满满当当,“我知道他这个问题,劝也劝过,但没有用,老人不听,说多了还生气,闹的家里不和睦,后来我也想开了,老人花的是自己的钱,这么大岁数了,想买啥买啥吧。”江先生说。
然而让江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即便这样想了,也没能避免家中的矛盾爆发。一年多前,江先生如往常一样去父母家打扫卫生,在整理书桌抽屉时,一张纸突然从书里掉出来,“一看这张纸,我心里一凉,这是一张3万元的借条。”江先生回忆道,这张借条上借款方是自己的父亲,出借方竟然是一家保健品公司。在他的追问下,父亲表示,保健品公司的人经常请他去听健康讲座不说,还往家里送各种健康杂志和书籍,这次他买产品的时候钱不够了,对方表示可以先把东西送来,自己写个欠条就行。
看到这3万元欠条换来的东西时,江先生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包装上印着满满的各种字母,看都看不懂。“我当时就带着药片去食药监局求证真伪,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对我表示,这个东西从包装上看就不符合标准,如果我想知道其成分还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鉴定。”江先生为了拿出足够的证据说服父亲,只好又找鉴定机构做了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药片的主要成分就是大豆蛋白和淀粉,“喝点豆浆都比吃这个有营养,三万块能买多少黄豆。”当江先生把证据拿到老人面前时,老人依旧不为所动,江先生无奈只能自己去找商家,商家表示,东西已经给了老人,老人也已经拆开服用,所以欠款还是要归还。
日常消费前,做好这些功课
消费者在日常消费的时候,都需要做好哪方面的功课?“擦亮双眼、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很重要!
1.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消息,不要听信谣言,更不要传播谣言。适当存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是必要的,但不要盲目抢购、大量囤积物品,尤其是口罩、消毒杀菌用品等重要物资。
2.对于直播购物,要谨慎选择,冷静面对秒杀、劝诱,避免盲目凑单,拒绝私下转账,慎用专拍链接,留存直播视频,防范网购骗局。
3.线上、线下消费,都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4.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购物,重点关注所购商品的储存条件、储存期限等信息,避免所购商品过期变质,影响健康。
5.老年消费者要改变传统观念,认清电视广告盈利的本质,不要轻信电视购物诱导,对咆哮式、洗脑式宣传果断抛弃。
6.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向孩子传递合理消费观念,加强银行卡绑定、账户信息查询和支付密码管理,防止未成年人过度充值。发生不明大额充值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收集账户消费明细、监护人不知情的证据、未成年人与经营者的聊天记录等,依法投诉维权,或向法院起诉。
7.当遭遇预付卡、校外培训、住房租赁、家政等方面消费侵权行为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部门法定职责,可向商务、教育、住建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李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