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 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71天
2021-03-08 09:11:41 来源:掌上济宁

掌上济宁讯(记者 杨柳近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准治污、科学监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实现对1万多个环境自动监测站点全天候监控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点源、面源、移动源一起抓,做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治理同步推进。点源方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176台,低氮燃烧改造燃气锅炉688台,取缔改造燃煤小锅炉6006台,清理取缔“散乱污”2069家,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492家、工业窑炉322座,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小区)552个。面源方面,研究制定了26项大气、水污染防治技术行业导则。其中2018年,全市封闭式改造煤场、料场306家,从源头上遏制面源扬尘污染。对移动源方面,全市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34684辆,其中2020年淘汰20221辆。

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投资4.25亿元,建成了市县乡三级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共设立县级环境监管网格14个、乡镇网格162个,配备专职网格员918名,构建了覆盖济宁市域的环境监管网络。2016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共上报各类环境问题67万余件。在数据收集分析上,累计布设自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GPS等监测点位10429个,实现对1万多个环境自动监测站点、38285家污染源全天候监控,累计统计废气、废水、水环境、空气质量等监测信息4000万条。而在环保智能用电监管方面,全市641家工业企业、6071个用电点位接入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生产、治污的实时同步监管,在2020年12月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全省工业用电相对应急前下降5.6%,我市同期下降幅度达11.3%。

南四湖及入湖口水质优良率100%

按照企业治污能力水平、环保诚信记录等,我市全面实施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2017年,按照“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企”原则,对全市156个乡镇,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地毯式“环保体检”,累积检查企业6644家,为4384家企业开出环保“药方”,推动企业环境问题整改提升。2018年,创新实施秋冬季绿色管控,对内部环境管理、污染排放控制明显好于同行业的绿色标杆工地、企业发放绿色许可证,采取少停工或少予停限产措施。当年全市纳入动态管控的绿色标杆工地、企业491家,动态增加142家,取消资格90家,推动企业污染治理环保自觉。2020年,全市50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行政执法正面清单,对守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服务”,对违法行为“利剑高悬”“零容忍”,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分别同比改善15.2%、7.3%,PM10、PM2.5、O3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7.6%、8.3%、9.1%,SO2、NO2、CO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与2015年相比,全市PM2.5、PM10、SO2、NO2浓度分别改善37.8%、43.3%、75.4%、23.3%;优良天数增加71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3天。南四湖及入湖口水质优良率100%,南四湖流域连续17年稳定达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