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宋军华 李见功)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认真贯彻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政策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秉持“根植济宁沃土,服务城乡经济”的理念,充分发挥统筹城乡两个市场的优势,持续夯实内部管理,深度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经营实力不断壮大,连续多年获评“支持济宁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2020年,农行济宁分行坚持党建统领全局,深化转型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凝聚员工士气,夯实基础管理,各项业务实现稳健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49.6亿元,较年初增加69.2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全年增量55.44亿元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四行首位;对公存款较2020年初增加13.83亿元;两项存款增长均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同时,贷款投放势头强劲,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各项贷款余额达467亿元,较2020年初增加56.53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聚焦抗击新冠疫情 加速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初,面对严峻疫情形势,农业银行济宁分行坚决贯彻落实政府、各监管部门和上级行工作要求,自觉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扛起抗疫责任。春节过后,率先引导员工有序返回工作岗位,争分夺秒协助防疫部门完成资金划转,积极对接疫情防控相关行业、疫情重点保障企业的融资需求,全力为全市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提供信贷支持。
该行积极联系济宁市国家级、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逐一主动上门对接融资需求,制定紧急服务方案,开启绿色服务通道优先受理、审查、审批,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生产贷款快速精准投放。全年累计为全市8家县域医院投放防疫贷款2.26亿元,为山东鲁泰化工、山东星地新材料、良福制药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防疫用途流动资金贷款1.7亿元。同时,着力发挥农行科技优势,短时间内为汶上县中医院免费上线“线上发热门诊”,为金乡县人民医院上线“线上订餐系统”,开通了曲阜、梁山、泗水慈善总会等5条线上募捐通道,募集善款900余万元。2020年7月,为深化智慧医疗领域合作,该行与济宁市卫健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未来三年提供不少于20亿元意向信用,努力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农行智慧、打造农行样板,以实际行动助推健康济宁建设。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伴随济宁各类企业的陆续复工,该行围绕金融服务“六稳”“六保”要求,着眼实体企业复工复产需求,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成立15支金融辅导队走进企业开展金融辅导,充分了解企业现实困难,主动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各项金融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不遗余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行法人贷款余额268.9亿元,较年初增加31.32亿元,有效支持了兖州煤业、泰山玻纤、太阳纸业等全市重点企业。同时,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较年初增加1192户,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17亿元,较年初增加9.45亿元,有力支持济宁市企业的快速复工复产。此外,为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针对贷款到期还款困难的中小企业,该行还推出展期、续贷、降息减费等多项服务,通过减费让利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聚焦支持重点领域 惠及城市民生建设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农行济宁分行围绕省市两级政府战略谋划,立足地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力配合济宁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对照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项目和专项债项目等系列项目清单,该行积极筛选符合条件项目加快运作,采取评估专班集中作业、信贷投放月例会、项目周会商等方式,坚持快评估、快申报、快审批、快投放,提升工作效率,成功审批通过济微高速、孟子研究院、曲师大扩建等一批优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年审批重点项目11个,金额37.74亿元,发放项目贷款116.2亿元。
微山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承建的微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列入省物质发电“十三五”规划布局方案。项目总体建成后,可完成日处理垃圾600吨,年发电量约8557.6万 kWh,年上网电量6931.7万kWh,满足一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将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垃圾处理目标,极大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农行济宁分行了解到该项目有融资需求后,市县两级成立服务团队主动对接,以最快速度制定最优方案,明确专人分工负责盯进度,以效率拼速度,以专业拼服务,在同业中率先完成项目授信批复,审批金额28150万元,目前已投放10138万元,有力推进了“绿色信贷“建设,为绿色经济注入农行动力。
同时,积极服务民生工程,聚焦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暖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强化与主管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制作全流程服务方案,提前介入,通过上下联动、前后台平行作业,加快推动泗水城乡供水一体化、济宁四和热源替换、微山光伏发电、任城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高效落地。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提升城市档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惠民工程。农行济宁分行统筹发挥国有大行政策、资源、平台优势,深度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探索“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打造样板、全面铺开”的服务模式,推动“4+N”模式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服务民生福祉改善,助推全市新型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城区作为主城区,老旧小区集中。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任城区政府成立专门置业公司,负责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规划设计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一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9亿元,涉及居民4500余户。了解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该行主动对接职能部门,深入研究有关政策及项目建设内容,制定综合服务方案,全流程参与项目前期设计包装、融资运作、小区改造后智能化升级、后期业主服务等环节,积极向上申报项目贷款。经过考察论证,很快批复固定资产贷款2亿元,并先期投放1000万元拉开改造序幕,有效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创新“三农”服务 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主力军,农行济宁分行牢固树立政治责任,积极回归本源,围绕市政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战略部署,坚持深耕县域市场,积极探索服务路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参与全市“三农”事业发展。
针对济宁县域经济活跃、各县区均有特色资源禀赋,创新“金穗农担贷”投放模式,组建柔性工作团队逐县开展产业集群一体化普查营销,绘制全市产业集群生态图谱,实施“一产业一方案一授权”模式,通过农担担保、集中准入、批量运作,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的低效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融资担保难题,为各县特色产业集群壮大发展、提升规模效益提供了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末,已准入金乡大蒜、邹城蘑菇、鱼台龙虾、梁山鲁西黄牛等产业集群37个,新增“金穗农担贷”3.86亿元,居系统内第3位。
围绕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抵押物少、担保难问题,创新推出“强村贷”特色产品,通过“地方组织部门推荐+省农担担保+农行贷款”模式,将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有机结合,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全市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队,积极对接主管部门,获取有融资需求的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清单,沉到一线联合镇街召集产品对接会,发放“强村贷”明白纸,现场解答村书记疑问,对符合条件的逐户对接辅导,提供信贷支持,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年累计发放“强村贷”112笔,金额4333万元,分居系统内第1、第2位。同时,积极探索与供销社开展合作,在全省系统内率先发放“供销农耕贷”52万元,发放“农业生产托管贷”50万元,打造了“银担社”合作的“强村贷”新模式。同时,积极放大“强村贷”效应,在“强村贷”客户中筛选出32名人品好、有威望、有影响力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人,发放“乡村振兴金融顾问”聘书,打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村组织现代化治理,将“三资”管理平台上线作为撬动县域金融市场的着力点,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三资”管理平台上线推广工作,并探索加载智慧党建平台,为118个乡镇上线“三资”管理平台,启用95个,上线覆盖率76%,启用率81%,均居系统内首位,有效实现村务管理工作线上化、数据化,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该行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柔性服务团队,全市分片区挂包服务,组织各支行主动对接县区组织、农村农业主管部门,以“强村贷”为抓手,下沉服务,借助互联网积极推进农村场景建设,统筹推进“强村系列贷”投放、村集体经济组织开户、农户信息建档、惠农通服务点打造、“掌银示范村”建设五项工作全覆盖,通过全员发动,全面铺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农行品牌,全力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农业“最后一公里”畅通。截至2020年末,开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1689户,覆盖率55.7%,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145个,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88亿元,较年初增加26亿元。
聚焦普惠金融服务 贴心服务民生大众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受疫情冲击更是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农行济宁分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多维度画像、流程化审批、集约化作业、精细化管理,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该行围绕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充分运用纳税、交易、结算等大数据信息,加大线上金融的服务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创新,着力发展“微捷贷”“纳税E贷”“抵押E贷”等纯信用线上信贷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线上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17亿元,较年初增加9.45亿元。
持续围绕消费扩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金融需求。农行济宁分行大力开展综合营销活动,重点推荐了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了解金融产品、体验金融产品、使用金融产品,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有效支持城乡居民的创业发展。2020全年,济宁农行发放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5.05亿元,办理信用卡分期交易额25.12亿元。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服务场景化需求,该行精准发力重点场景建设,构建服务无所不在的智慧银行服务新模式,有力推进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服务民生能力。围绕教育、医疗、物业等居民日常生活和公共服务领域,深耕“智慧生活”产品创新和生态融合,成功上线智慧校园、智慧食堂、智慧物业等多种场景,不断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贴心服务。积极与辖内各类校园深化合作,加快“智慧校园”场景营销步伐,积极推进“一县一高中”计划,通过与济宁一中签订“智慧校园”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树立标杆项目、亮点工程,全力打造农行“智慧教育”品牌。截至2020年末,上线教育类场景48户,全市11所“一中”已上线7所,覆盖率60%以上,服务客户达10万人次。
同时,围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理念,着眼贴近民生的水电燃暖等公共服务,深化主管部门合作关系,制定全流程服务方案,搭建线上便捷服务渠道,上线缴费项目41户,电力缴费实现全覆盖,自来水、热力及燃气缴费项目覆盖一半以上县区,进一步拓宽了缴费渠道,提升了客户体验,为金融科技惠及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金融脱贫攻坚 履行大行责任担当
农行济宁分行聚焦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主动扛起金融扶贫政治责任,不断强化扶贫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全力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集全行之力强化资源保障。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包5个脱贫任务较重的省定贫困县支行,带头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制定脱贫攻坚专项评价办法,把评价结果纳入对支行的综合绩效考核,使金融扶贫有了“硬约束”;突出做好扶贫领域政策倾斜,单独匹配扶贫贷款信贷规模,全额满足脱贫攻坚信贷需求;建立扶贫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实行贷款材料“最多补充一次”和限时办结制度;严格执行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激发基层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选派干部赴地方政府挂职,发挥专业优势支持地方脱贫攻坚。
集全行之智探索扶贫模式。把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密切结合,积极推广“银行让利、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长效金融扶贫做法,探索推出“龙头企业+扶贫”“富民生产贷+扶贫”等有效信贷模式,带动贫困户融入当地产业发展链条,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开展“富民生产贷”专项服务活动,强化与地方扶贫办、财政局的沟通,签订扶贫合作协议,优选符合条件客户,加快贷款运作投放,着力提高贫困户贷款可获得性。截至2020年末,各类产业扶贫贷款余额达到6.05亿元,较年初增加2.36亿元,带动贫困人员1277户,有效支持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实现了企业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同时,发挥渠道优势,做好消费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将消费扶贫作为支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富脱贫的重要抓手,市、县两级行食堂、工会优先购买指定贫困地区农产品,发动员工个人付费购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鼓励与该行建立合作关系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大型超市等与贫困地区企业或个人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帮助销售贫困地区产品。截至2020年末,通过直接购买、引导购买共计购买喀什地区、饶阳地区和酉阳地区农产品270万元。同时,加大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力度,在营业网点、掌银、微银行等渠道开展消费扶贫专题宣传,引导客户通过掌银APP在农行扶贫商城专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全年共完成扶贫商城购买188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农行济宁分行将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站位谋篇布局,准确把握新形势,继续围绕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和全市各项工作部署,主动承担起济宁地区主流商业银行历史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推动全行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助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