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
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传伏)近期以来,为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群众,大力实施理论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基层行暨“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响我市百姓宣讲和理论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全力打造我省“宣讲时间”品牌济宁样板,推动理论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化。
百姓走上宣讲台
服务群众更“近”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的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是对专家讲理论的有机结合和有益补充,既需要专家队伍把理论讲准、讲深、讲透,也需要百姓把身边故事讲新、讲活、讲实。市、县两级先后印发《“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统筹整合现有基层宣讲资源,市、县、镇街、村居四级联动,既让百姓讲,鼓励老百姓走上宣讲舞台,让百姓自己成为宣讲的主角;又要讲百姓,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自己和身边人的美好生活故事,打通基层宣讲的“最后一公里”。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道德英模、致富能手、百姓名嘴、民间艺人等人才,每个乡镇、街道都要组建一支百姓宣讲队伍,通过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故事讲述、文艺表演、视频展示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简称“五讲六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理论宣讲不再高大上,拉近了服务群众的距离。截至目前,全市每个镇、街分别组建了一支10人左右的百姓宣讲志愿服务分队,全市共组建149支宣讲服务队、共有宣讲员1700余名,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覆盖面广的“群众身边不走”的宣讲“集团军”。
创新创造理论惠民新模式
宣讲效果更“实”了
各县市区、功能区积极探索理论惠民宣讲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既有规定动作、统一主题,又结合实际灵活安排,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在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语言上求真求新求变,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居民百姓传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宣讲效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
宣讲内容求“真”,更加真实感人。“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员的宣讲内容,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是普通群众亲历、亲闻、亲为的生动鲜活故事,既真实、典型,又富有教育意义。金乡县人民医院援鄂护士长寻庆美的一堂《援鄂的故事》抗击“疫情”宣讲报告,激动人心,感人肺腑,从多个层面讲述了驰援武汉参加抗疫救治的点点滴滴,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充分体现党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百姓宣讲员们通过讲述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真实故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浸润百姓、久久回荡。
宣讲方式求“新”,更加丰富新颖。宣讲服务队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和宣讲主题,灵活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概念化”为“形象化”,“理论化”为“通俗化”。梁山县成立“云平台宣讲团”,群众只要点击“济宁文明实践APP”,云平台就会根据群众需求安排对口宣讲,实现了“点单—派单”宣讲新方式,围绕群众想听、想看、想要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移风易俗、脱贫攻坚、民法典等话题,对全县所有“宣讲团”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宣讲的“专业性”,推出的《嫁闺女》《选女婿》《劝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以及乐器演奏《五中全会精神暖万家》、情景剧《婆婆也是妈》等节目接地气、聚人气,“大道理”蕴含在悠扬唱腔中,深受群众好评。
宣讲语言求“变”,更加通俗易懂。百姓宣讲员坚持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故事,注重运用方言、“俗语”、典故等语言形式,把群众感兴趣和他们切身相关的内容口语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出来。汶上县次邱镇乡土讲师团团长高文忠,是一位72岁的退休老教师,多年致力于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无论是在镇村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是田间地头,都能看到老人活跃的身影。他坚持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村民们解释党的理论政策,每当有他们讲师团在的地方,都围满了村民。
着力打造特色亮点新品牌
受众参与更“广”了
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通俗化,品牌效应不可或缺,只有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宣讲品牌,基层百姓才会乐在其中、乐于接受。各县市区、功能区致力于创新打造本土化、特色化宣讲品牌,注重概括提炼,不断总结提升,各地涌现出一支支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轻骑兵”,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宣讲活动中来。
突出全会精神宣讲主题。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与“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结合、融为一体,市、县、镇街各级分别组建成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宣讲员们从全会精神的“大处”着眼,从百姓密切关注的“小处”着手,讲理论、谈发展,拉家常、倡新风,接地气、贴民心,让人民群众从故事中听、案例中想、数字中读、人物中见,努力把全会精神讲深讲透讲实。市妇联巾帼宣讲团精心打造“舞前微课堂”,利用全市各村妇女广场舞队伍“舞前十分钟”的时间,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优秀妇女励志故事、妇女创业政策、健康知识等内容,录制成快板、音配乐等音频,将宣传阵地搬到妇女微家、街坊邻里、农家小院、文化舞台,让妇女群众有共鸣、听得进、易接受。
借力网络媒体拓宽渠道。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灵活采取“面对面”“键对键”“屏对屏”方式,打造立体宣传宣讲矩阵,依托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大众理论微宣讲,把理论大餐送到群众掌上指尖,努力实现宣讲资源效益最大化。邹城市首次利用央视新闻+、新华社·现场云、邹鲁融媒直播间等全省137家融媒体,联动直播“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宣讲大赛活动,直播中可以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受众面,提高了大众参与度。截至目前,我市宣讲活动稿件已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累计采用99篇。
提炼源自本土特色品牌。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既春风化雨、又润物有声,各镇街深入挖掘、创新培育了一大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群众喜爱的宣讲活动品牌,传递了新思想,凝聚了正能量,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百姓宣讲活动亮点频闪、全面开花的工作局面。如:任城区的“理响仙营”“唱讲李营”“社区大学”“小板凳红色宣讲团”,汶上县的“乡土讲师团”“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金乡县的“王杰精神志愿服务队”,嘉祥县的“平安周例会”“法律夜市”,鱼台县的“稻花香”“润物有声”新时代百姓宣讲,微山县的“湖上宣讲船”“端鼓腔宣讲团”,泗水县的“乡村儒学讲师志愿服务队”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已经成为面向基层群众的最前沿宣传阵地,被广大百姓普遍接受,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