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自己找对方去协商处理这个树木遮荫的事情,一直没有结果,在镇、村‘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协调下,群众的一块‘心病’很快解决啦!”近日,兴隆镇寻庄村张某高兴地告诉笔者。因为该村道路两旁树木高大,遮荫严重,导致路边农作物减产,涉及到的群众懊恼不已。于是,他们来到兴隆镇“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反映,该镇积极发挥联合机动队作用,组织司法、林业、村委会等共同会商,通过与种植方商议,向林业部门汇报,将成木砍伐并改栽矮株绿化苗木,顺利解决了包括张某在内的十余户群众的遮阴问题。
小纠纷不及时化解,就容易激化大矛盾。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兴隆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积极弘扬践行儒家文化关于“和谐”“无讼”的思想精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在各村设立了“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室,通过村口门前调解将非诉讼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将社会治理服务室融入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中,有效提升了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村村都有“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室。为确保基层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不激化”,使居民的大事小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兴隆镇依托党建引领、发动居民参与、实施多元共治,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全镇50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室,每个“社会治理服务室”配备调解主任1名、成员3到5名,对村内各种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同时在每一个管区都打造一处“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形成了镇、管区、村“三位一体”的“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模式。
社会治理服务室的调解员大多由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村两委成员、老干部、老党员和乡贤组成,他们社会阅历丰富,既有责任心,又深谙乡情民俗有耐心。面对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等法律管不住、行政管不了或管不好的“盲区”问题,各级“和为贵”调解工作人员把村民间的小纠纷当作大事来对待,深入分析研判,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子,向双方释明相关权利义务并分析利弊,从维护长远关系、传承和维护家风村风等为切入点,耐心劝说、及时调解,让群众在家门口按下了矛盾纠纷的“和解键”。“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机制运行以后,当地群众的上访上诉和刑事案件明显减少,民间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没有因一件民间纠纷引起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或民转型案件发生。
设立“个人”品牌社会治理服务室。该镇还积极发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杨代启“国”字号招牌的带动引领作用,鼓励全镇人民调解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方向,在县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兴隆镇在杨门楼村和镇上专门建立了以“杨代启”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20余年来,他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成为兴隆镇乃至全县人民调解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20年,在全县大力构建“和为贵”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精神指引下,杨代启根据经验归纳总结出针对婚姻家庭纠纷采用感情疏导法、合同纠纷采用相似判例释明法等七种纠纷调解工作法,让广大网格员、调解员受益匪浅,也让他进一步擦亮了自己的工作品牌。
配齐配强网格员。2020年,兴隆镇启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通过选好50名网格员,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这些网格员分布在各村、组,熟悉村情民情,他们通过舆论引导、明辨是非、端正风气,缓和矛盾。在这样一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民间网格力量赋能下,让该镇的人民调解工作越来越贴民心、接地气。运行6个月来,各网格员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上报各类信息200余条,配合调处矛盾纠纷95起,代办事项70余件。
弘扬法德共进精神。除了积极调解矛盾纠纷,该镇还组织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及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各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导群众自觉尊法守法用法,崇德向善。并积极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形成线上普法塔群,第一时间将惠民政策、法律知识转发到各村微信群,畅通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渠道。该镇还在全镇建起多处法德文化广场,将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元素和道德元素融入到居民生活,制作“和文化”宣传标识、牌匾,打造“无讼亭”,宣传“和为贵”人民社会治理服务室品牌,营造“家庭和气、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和为贵”观念深入人心。
“村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室和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的积极作用,既讲法理、道理,又讲情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不用再为解决矛盾纠纷而去法院找律师、跑派出所、去政府上访等,将化解矛盾纠纷关口前移到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众不但节约了时间,还省去了律师费、交通费、诉讼费等。”兴隆镇党委副书记曹圣方说道。当下,全县上下都在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人民调解是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兴隆镇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细做实人民调解工作,用法治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形成“法润兴隆 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通讯员 刘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