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郝明雷 通讯员 郭静 林宪彬)市人大代表、汶上县蜀山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晓晓,六年前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乡创业,拿起锄头变身为一个在土坷垃里刨着“金疙瘩”的新型职业农民。她不仅做成了自己的产业,同时还通过“基地联盟共销、集散运营”这一经营举措,带领当地村民种植特色蔬菜,使农业种植销售产业链条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规模发展的双丰收。
农村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从城市回到农村毫无种植经验的“80后”,徐晓晓立志在黄土地里寻生机,当一个地地道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新农民。她利用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农业知识,外加培训学习,经历三年多的打磨、沉淀,从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成长为掌握全部种植、生产知识的特色甜瓜种植能手。她带领周边农户和所在协会基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产品也由单一品种,扩大到羊角蜜、绿宝、山科蜜、博洋系等十几个品种,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益,改善了农民生活,她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甜瓜大王”、特色农业种植的“领头羊”。
2020年,依托特色种植产业,徐晓晓投资150余万元升级改造高标准大棚15个,作为扶贫基地,建成了一个智能化栽培甜瓜基地和果蔬栽培科普培训基地,带动了30多个家庭创业致富脱贫,累计为300多名乡邻提供了就业岗位。徐晓晓成立了共销联盟,增加7家规模化联盟基地,定位于生鲜水果蔬菜的体验批发销售,并在县域内和周边县市区严选基地,完成线下农耕体验和线上体验中心的完美结合;她利用大学生联盟共销资源,以网络配送、社区团购、代销售等模式,树立原生态蔬菜品牌,带动当地原生态蔬菜规模生产。不仅如此,她还在履职过程中捕捉到乡村振兴中的新商机,作为汶上县蔬菜协会副会长,她带领协会会员实行基地联盟共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形成“立体、循环、生态、绿色”农旅结合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模式。
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担当,今年春节期间,当得知疫情防控一线防疫物资紧张的信息后,徐晓晓第一时间捐款捐物,给寒冬中的联防联控人员送温暖,联合所在蔬菜协会会员为养老院老人们送去了必需品,并动员家人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说:“人大代表不仅要带领群众过得好,还要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尽一份责任。”在疫情面前,她以脚下有泥、心中有爱的态度和坚决配合有关部门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神,为统筹推进全镇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徐晓晓深知要想当好人大代表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她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研读人大代表相关的报刊杂志,积极参加市县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班和视察调研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她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公开接待日、代表联系选民以及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汇民意、促民生、谋发展”等活动,经常深入选区、走访选民,倾听民声、汇集民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人大代表应有的作用。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100余人,走访选民1300多人,收集意见建议26条。在县人大会议上,徐晓晓先后领衔提出了刘楼镇徐老庄村和南旺镇杏林村连接公路硬化的建议、加快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议案和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引起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