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侯恩祥 梁爽)“清华兄弟谢谢你!你帮我找的这份工作真是及时,现在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我是做梦也没想到。”“清华大哥谢谢你,要不是你及时送我女儿去医院,人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样了。”这一句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嘉祥街道工作人员孙清华尽心帮扶、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更是烙印在群众心中的一份暖心之情。
“唠家常,听心声,办实事,真扶贫。”这是孙清华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当时屋里的光线很昏暗,他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情绪很低落,我们也没能说几句话。”回忆起第一次到贫困户李宝成家时的情景,孙清华仍然有些感慨,除了物质上的困难,李宝成在精神上的颓废更让他触动。
经过了解,李宝成年纪不大,但由于肢体残疾难以就业,导致经济上很困难。孙清华收集多方信息,帮助李宝成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有1800元的收入,彻底摆脱了贫困。孙清华踏实的作风打开了李宝成的心门,两人也慢慢成了朋友。
“我们这一家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孙大哥,要不是他,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撑下去。”因丈夫意外离世,30多岁的林仕钰一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开支也大,真是把我愁坏了。”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帮助她的家庭走出困境。”了解到林仕钰的情况后,孙清华又多方奔走,为她在一家手套厂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不仅于此,孙清华还在日常的走访和工作中,留心林仕钰家的情况。一次林仕钰大女儿因精神疾病突发,林仕钰向孙清华打电话寻助,孙清华立即带着林仕钰和大女儿去了医院。疫情期间,孙清华得知林仕钰家中没有智能手机,就把自己闲置的手机送到林仕钰家中,让孩子们借助手机上网课。“现在生活有了盼头,我的心情也好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日子过得更红火。”林仕钰笑着说道。
面对脱贫攻坚全新的工作环境,为了迅速进入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孙清华查阅了大量扶贫相关政策,让被帮扶群众在政策上“应享尽享”。为详细掌握包保村居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他还查阅了帮扶村的人员台账、档案,详细了解了村庄基本情况,为开展进一步的包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村干部交流、联系各村两委成员、深入开展村居群众走访,孙清华详细了解村居发展情况和群众诉求,建立起一本信息台账。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孙清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踏实干事的态度,对群众真心以待,思群众所愿、所求,做好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帮助群众奔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