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孙逊 通讯员 高军锋 韩寒)这是一方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里和合共生;这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大旅游格局正加速形成。济宁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神奇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文化高地与旅游胜地在这里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强化担当抓落实,文旅融合工作成效显著。去年,我市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2019年,曲阜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省3个入选县市区之一;微山湖旅游区进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89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0%……“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正以崭新的姿态下好下活这盘文旅融合“先手棋”。
探源之旅——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游客心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拜师礼是中华民族人本位生存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精神价值人脉传承的重要方式,小朋友们请跟我做,兴、俯首、拜、起……”近日,在曲阜一家研学基地内,来自河南研学团队的孩子们身着传统汉服,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拜师礼”,孩子们虔诚而兴奋,对这种散发着书香气息的传统仪式充满好奇,仪式感研学在他们心中烙下深刻的烙印。未来几天,他们还将依次走进孔庙、孔府、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开展研学游活动,零距离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济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殷切期望。近年来,济宁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努力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万象更新的良好态势。
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我市在全省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等七大工程,率先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全市建成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开展活动3.8万余场次,惠及230余万人,“乡村儒学讲堂”经验得到中宣部肯定,“图书馆+书院”、乡村(社区)儒学做法均在全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六融六促”模式》等七个项目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数量居全省首位。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精髓,创作了《孟母》《梦回三迁路》等一批艺术精品,其中,《圣水河的月亮》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孔子试徒》《山东梆子腔》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家有贤妻》获“群星奖”优秀奖。创新打造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设在济宁。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研学基地1处、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1处、国家级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1处、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处、市级研学基地34处。
感悟之旅——产业融合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从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南行4公里,在曲阜城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气势宏大的孔子博物馆便展现在眼前。作为“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孔子博物馆馆藏丰富,文化味儿十足,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流连忘返。“除了珍贵的文物,我还看到馆内运用了大量的声光电、场景还原等栩栩如生的场景,让我们仿佛穿越到1600多年前,与孔子来一场近距离的对话。”前来参观的北京游客李先生说。
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如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济宁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文化是核心、旅游是平台、项目是载体”,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落在项目上。近年来,建成尼山圣境一期、孔子博物馆等重大文旅项目,引进方特、华侨城等一批文旅领军企业,积极推进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文保项目,规划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集中打造了19家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A级景区132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建成山东省旅游强乡镇5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54个、农业旅游示范点97个、省级星级农家乐232家,4家企业入选两批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5处文保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保单位达41家,数量稳居全省第1位。全力推进平台融合,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支撑”。初步搭建起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儒学人才高地“四大战略平台”。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省政府正式印发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中组部支持在济宁设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省委支持济宁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批复设立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教育部、国家汉办在曲阜设立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举办了全球孔子学院院长高峰论坛等。实施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儒学研究重大课题,创新开展了儒学民间传承奖评选,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交流之旅——打造品牌擦亮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承办央视中秋晚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一批重大文旅活动,精心举办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济宁文化旅游国际推广大会等高端文化活动,创新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孔府过大年”等营销活动,先后荣获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大奖等多个国家奖项。“中国旅游日”山东分会场启动仪式、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均在曲阜尼山圣境举行,有力地提升了济宁的文旅知名度、美誉度。
用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围绕完善“文化济宁”旅游品牌体系,在“文化济宁”大品牌下,策划推出各类县域品牌、活动品牌、演艺品牌、节会品牌,不断丰富“文化济宁”品牌内涵。重点加强与京沪高铁沿线、济宁机场通航、运河沿线等区域城市文化旅游合作交流,针对不同旅游客源市场特点,实施精准营销推介。顺应“文游+”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推进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培育形成体现济宁“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特色的文化创意类旅游纪念品,让文物“活起来”,让这些宝贝走出“深闺”显神采,走近寻常百姓家。
结合繁荣夜间经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升级优化以“夜游济宁”为代表的二日游主题线路产品,延长游客消费链条。
借助国家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机遇,对内策划、对上争取、对外推介,争取将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重点景区景点纳入全国全省研学游、红色旅游、运河旅游重点线路。
用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旅游交通便利化,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升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优化融合发展环境,使旅游更具人性化、文化更具亲和力。抓好旅游购物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经营管理规范的旅游商品基地和购物场所。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创新旅游智能化管理、电子化服务方式,逐步构建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聚焦监督管理,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着力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强化融合发展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