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管小巷为大家
农贸市场打造文明温馨的“菜篮子”
参与垃圾分类,共创美丽任城
营造文明和谐市场秩序
鸟瞰任城新区
开展“步行任城丈量文明”徒步巡查活动
创城攻坚,支部共建
社区文化长廊播文明
创城有我,志愿同行
掌上济宁讯(记者 裴存刚 本报通讯员 范培倩 王文涛 图片摄影 杨国庆 于拥军)8月29日,任城区在全区集中开展“步行任城、丈量文明”活动。任城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各包保网格区级领导干部、网格责任单位、路长责任单位相关重点职能部门以及各镇(街道)、社区(村)工作人员、网格员到包保网格、包保路段徒步巡查,用脚步丈量文明。本次“步行任城 丈量文明”活动基本实现了任城区各主次干道、广场、公园、社区全覆盖。
“任城区将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措施推进,解决欠账短板,推动城市面貌美化、城市功能完善,将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任城区委书记于胜涛发出的有力声音,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带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任城区是济宁市的核心区、老城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主战场。近年来,任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强化大局意识、担当意识、主战场意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紧盯薄弱环节,着力攻坚克难,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城乡环境面貌、市民文明素质等有显著提升,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善环境质量 扮靓城市 “颜值”
自从秦庄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后,市民鲍玉云每个周都会来这里买些蔬菜和水果。说起创城前后这个市场的变化,鲍玉云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创城前和创城后,这个市场其实变化非常大,真是天壤之别,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哪一方面讲都提高了很大的一个档次。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成果,我们感到很满意。”
8月31日,在市场外围,记者看到沿街摊位管理规范,车辆停放整齐,倡导文明的宣传标语张贴醒目,环境井然有序。走进市场,地面都铺上了瓷砖,干净整洁,菜品也丰富起来了。以前杂乱的摊位重新划分了蔬菜、水产、干货、粮油、鲜肉、熟食等区域,各商铺的柜台、门头整齐划一,商品摆放有序。主要出入口、人行通道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区域,文明标语“抬头可见、举足即观”。附近居民王大妈说:“市场变干净了,品种多菜新鲜价格还合理,现在逛农贸市场像逛超市一样!”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除了市场环境秩序,经营者诚信意识等市场软环境对管理者也是一大考验。“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还开展了五星商户评比活动,增强了大家的文明意识,让大家都可以从我做起,共同维护市场文明有序。”秦庄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秦庄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大整治,只是任城区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任城区坚持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作为创城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道路变宽了、广场变绿了、环境变美了、人气变旺了……在老百姓的心中,任城区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蝶变”。
海关路一直以来存在人行道路面较为狭窄、部分路段破损严重等问题,影响市容市貌。2020年5月,任城区对该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将“海绵城市”概念引入其中,在海关路、环城西路、铁北路等路段采取透水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铺设,使之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020年以来,任城区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要求,坚持以市政设施功能提升为中心,通过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通病治理导向,不断强化其承载功能,实现创城工作任务全覆盖、无缝隙、见成效,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完好率,今年计划实施8条主次干道整治提升工程、11条街巷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并将对多处积水路段(积水点)、路灯高压设施、路口渠化改造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出行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倡导文明风尚 展示城市形象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任城区市民的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现在横穿马路、跨越护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已很少见。 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的文明之举蔚然成风,文明行车逐渐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良性转变。
一支支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已然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面带微笑,每天坚持在各个红绿灯路口当起交通疏导员,与交警一起对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劝导。
为推进背街小巷薄弱环节的综合治理,仙营街道推行“街巷长制”。家住秦庄社区仙西小区的居民谢光敏也加入其中,成为了仙营路的“小巷管家”,她的到来,让仙营路的整治工作有了可以对上号的责任人。上岗后,街巷环境出现的大大小小问题,都成了谢光敏心中的牵挂,“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更是成了她每天工作的家常便饭。
谢光敏常说,当了“小巷管家”后,人都变得精细了。作为仙营路从脏乱不堪到重新焕发新气质的见证者,她始终坚持本职工作和环境治理两手抓,用实际行动保护着环境整治成果,防止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违规牌匾等问题复发。
谢光敏不光自己干,她还发动辖区内的“大妈们”组成巾帼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这些举措不仅大大提升了居民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也给社区进一步和谐蓬勃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和推动者。在任城区,志愿者身影随处可见。他们身着志愿者服装,每天在社区巡逻、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义务为社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走进校门,给困难学生送去关怀;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带去温暖;走进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宣传活动……他们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任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闪亮的品牌。
行走在美丽乡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宣传标语,“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已成为任城人民的时尚新风。任城区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有效载体,通过主题活动教育和广泛社会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加强长效管理 提升幸福指数
四个小区,既有上房不久的新小区,也有30年的老宿舍;1686户居民,少数民族居多,老年人较多……虽然辖区面积不大,济阳街道柳行社区却有着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成就了社区的特色,有的却成为了管理难点。创城以来,柳行社区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如今整个辖区面貌一新。
谈到创城带来的变化,济阳街道柳行社区的马书记告诉记者,一是社区环境美了。小区内增加了绿化,硬化了路面,布置了居民休闲区,小区像公园一样。二是秩序规范了,小区里面重新规划了绿化和停车位,车辆停放很规范。三是社区居民更和睦了,人人文明、人人礼貌,从生人小区变成了熟人小区。
为了提高社区文明水平,柳行社区每月定期举办“流动的茶桌”活动,居民畅所欲言谈想法,大家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社区关注“草根”文体队伍,发展社会组织,成立了“柳行小舞鞋少儿舞蹈队”、“柳行济电舞蹈队”、“柳行太极队”三支全新的文体队伍,为居民提供了多次精彩的演出,丰富大家的生活。环境变好了、设施齐全了,拥有济宁市第一家室内科普馆,700平米的“幸福9号”专业为老服务中心。说起如今的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好的改变,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创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任城区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发动社会资源,拿出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真正解决城市治理难点痛点的同时,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推动城市治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不断提升创城工作水平。
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对出现负面清单的情况的给予撤销称号、停止资格、扣除分数等处罚。制定完善了任城区创城三年《实施意见》、年度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责任分工、《网上申报工作责任分工》、《实地考察责任分工》,使各项创建任务重点突出、紧贴实际。坚持对标创建,把推进实地考察示范点建设作为挂图作战的重要内容,明确测评类别、测评点位、测评标准、达标时限、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落实销号制度。调整网格化管理,对22个网格明确区级包保领导和包保单位,98个市级文明单位、80个区级文明单位包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段定人、定岗、定责,每天对测评点及其周边宣传氛围、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进行实地检查,及时下发督办单,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城市因创建而美丽,百姓因创建而幸福。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没有休止符。任城区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为“抓手”,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的精细长效,让文明、幸福的因子成为任城区最鲜明的特质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