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风雨兼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各项建设成就斐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华儿女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而文化复兴作为民族复兴之魂,在追梦旅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精神命脉,其发展需要与时代融合,在继承中创新,于创新中更好地传承。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视察时强调,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弘扬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的东西,孔子研究院承担着儒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职责,要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
秉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2018年8月份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孔子研究院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四个讲清楚”,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传播等方面取得工作新进展,开创发展新局面。
人才为本 构筑科研堡垒
孔子研究院严守建立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初心,实施人才强院、科研立院战略,外引内育,双向发力,打通人才瓶颈,为科研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通过人才带动,构建坚实雄厚的科研根基。
坚持科研立院,以儒学研究为基础,扎实推进学术能力建设。获批立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出土文献与<尚书>学综合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社会道德风尚研究》、山东省艺术科学课题《儒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与新时代政德建设研究》、市社科项目12项、设部级课题6项。编纂出版《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孔孟正源》《儒学精神与中国梦》(英文版)《中华传统八德·校园版》《为政以德十二讲》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进一步巩固了早期儒学研究、儒学与历代中国研究、孔子庙、曲阜碑刻等文化遗存研究、礼学研究等领域的学科优势。
深化人才强院,以项目为依托,以著作论文为抓手,大力推动儒学人才高地建设。院高端人才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出土文献与民本思想溯源研究》,出版《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孔子学说与先秦社会的互动研究》《儒学小史》《文化典籍》(第一辑)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组织开展安乐哲儒学大家“翻译中国”工作坊:《儒学跨文化诠释词典》项目、“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展望”学术研讨会、第二届论语学论坛暨泰山学者论坛、“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春秋》经传书会等学术会议、研讨会、读书会50余次。在“请进来”的同时,院高端学者还积极“走出去”,以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身份参加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朱子学与文化多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20余场重要学术会议或文化活动,扩升了孔子研究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杨朝明研究员、孔祥林研究员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称号;孔祥林研究员荣获“第十二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聚焦对话 传递中国声音
孔子研究院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范围,加强儒学海内外传承传播,扩大在国际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儒学话语权。
聚焦文明对话,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2018年1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五周年之际,策划主办了孔孟之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会议和第四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邀请百余位学者嘉宾围绕孔孟之道与书院精神、礼乐文明与中华人文精神、孔孟之道的正本清源、孔孟儒学的海外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德国国际医学科学院“对话与包容”项目参访团、韩国安东儒家文化考察团、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澳门大学文化交流团、台湾中华孝德文化交流协会等海内外文化访问团到访孔子研究院,并联合举办“对话与包容”学术研讨会、孔子形象与两岸一家亲研讨会、“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坊等,持续深化了孔子研究院与国内外学术机构、文化团体的交流互鉴。此外,还派员赴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进一步巩固了在优势学科方面的学术地位。
开展体验交流,大力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2018年8月14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邀请海外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儒学专家组成评审队伍,对体验基地“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两个体验区进行了功能性验收。2019年4月体验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孔子研究院积极策划,多措并举,着重从两个方向上寻求突破,以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服从服务于孔子学院全球推广战略,有计划成规模地接待孔子学院中外院长、教师、志愿者等团组来基地参观访问。先后接待了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团、汉语桥——英国MEP中文培优项目来华夏令营、孔子新汉学计划·京师哲学暑期学堂、感知山东——百名外国留学生走进济宁文化体验团、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观摩营等,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等120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师生通过研讨、实地参访等,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基地对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系统阐述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脉络、价值和影响的能力。接待国内各级参访调研、交流体验团组200余个,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转换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基地。
推动“落地” 任重而又道远
孔子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潜心做好研究的同时,着力深抓传统文化的“落地”工作。
深化传统项目“春秋讲坛”的改革。“春秋讲坛”是孔子研究院主办的公益性学术文化讲座,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传播文明”的理念,近一年来,共组织专题讲座、系列讲座、学术沙龙10余讲,有效提升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力度。积极推进对外传播平台“两刊一网一号”建设,出版《孔子学刊》第九辑,完成第十辑编辑工作,出版《孔子文化季刊》4期,孔子研究院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千余条,较好地拓展了研究成果、学术信息的传播渠道,服务于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的范围中去落地、去走向民间这一目标。与新华社、大众日报、山东画报等合作推出《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孔子研究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纪实》《孔子研究院不再“学究”了》《牢记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华章——孔子研究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年实践》等专题报道,与济宁日报每月定期合作推出孔子研究院专版,拓展了对外传播渠道,极大扩大了孔子研究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孔子研究院还充分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与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联合主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宣讲活动;参与济宁市慈善总会主办的济宁慈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项目,担任学术顾问;与济宁电视台联合推出“儒学大家专访”栏目,在传统文化爱好者中产生热烈反响。
党建为先 树立良好风范
孔子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践行“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旗帜鲜明地把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当中去。
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定时召开孔子研究院全体党员大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筹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人才、科研等事关孔子研究院发展大局的关键岗位上“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大力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十条标准”,全面推行“主题党日”活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丰富学习内容。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以律己,严以修身,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敏感度,自觉践行院训“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七十年家国同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历史,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孔子研究院致力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本清源贡献力量,以中华文化之光照亮中华儿女的内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缕历久弥新的精神魂魄,将亿万华夏子孙凝聚起来,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砥砺前行。(记者 李守臣 通讯员 宋振中 李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