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街道:文化赋能社区 匠心点亮生活
如何让非遗技艺走出典籍、融入社区日常,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古槐街道给出了生动答案——以“文化赋能社区、匠心点亮生活”为核心,在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启动“槐韵匠心・非遗创益联盟”项目,紧紧围绕钩织、面塑、烧箔画、石头画等9项非遗技艺,搭建起传承、体验与创收融合的社区文化平台,以联盟为“金钥匙”,打开了非遗传承的全新之门。
以联盟为钥:“三维体系”破题,让非遗走进社区日常

在传承路径上,项目构建“课程+空间+活动”三维体系,让非遗学习触手可及。课程端推行“每月1课”小班教学,7期课程每场限定25人,累计吸引161名居民参与,免费材料包搭配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指导,超90%学员掌握基础技艺并完成创意作品;空间端在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益民南组团红帆驿站设立专属工作室,集成创作交流、技艺传承、作品展示功能,全天候开放日均接待居民5人次;活动端联动“运河大集”每月一场设置非遗专区,线上推送20余条宣传视频、单个播放量超2万次,510余人次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知,让古老技艺在社区落地生根。
以技艺为桥:“文化创收”联动,为民生幸福加码

非遗技艺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连接文化活力与民生幸福的“连心桥”。“槐韵匠心・非遗创益联盟”探索出“培训-生产-销售”产业链,15名居民参与非遗产品制作与销售,人均月增收约50元,文化大集累计带动创收2120元,让居民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文化滋养下,社区邻里互动频次增加30%,居民们因钩织、面塑等共同爱好相聚,“熟人社区”氛围愈发浓厚,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归属感与幸福感在指尖的创作中持续提升,真正实现文化素养与生活品质双丰收。
以活力为墨:“文化聚能”聚力,绘就基层共治新篇

如今,“槐韵匠心・非遗创益联盟”已成为古槐街道文化社区建设的亮眼品牌,以文化活力为“墨”,绘就基层共治新图景。项目成功筛选2名“社区非遗辅导员”,通过“以老带新”结对6组构建自主传承体系,计划一年内培育2名核心领域专业级非遗传承人,让非遗传承形成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化成为凝聚社区力量的纽带,居民从文化体验者转变为社区建设参与者,主动参与工作室运营、活动策划,形成“人人关心社区、人人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古槐街道,正凭借这份浸润着非遗韵味的独特文化底蕴,成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活力的非遗传承示范地。下一步,这里将持续以文化为笔、以活力为墨,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让民生幸福图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绽放出更加鲜活动人的光彩。
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