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课解锁教学新场景
掌上济宁讯(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茹 通讯员 李秀格 王雪 杨艳)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今年秋季开学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该意见指出,支持中小学校开发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课程,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包含人工智能内容的课后服务项目。今年秋季学期开始,1至2年级每学年安排不少于6课时、3至9年级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普通高中将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必选内容,实现中小学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面普及。
近年来,我市通过多种途径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与深化,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86 所机器人教育实验室、104所创客空间示范校,培养362名创客骨干教师,学生在全国赛事中成绩优异,形成了“以赛促教、以研促创”的良好生态。
覆盖三至五年级 打造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新课程
作为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校、济宁市首批“创客空间”示范校,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以省级教育教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为核心抓手,率先在全市吹响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号角。学校通过创新科创教育教学模式、整合优质资源,不仅完成教师全员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专项培训,更成功构建并实施了覆盖三至五年级课程,在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初步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新路径。
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开发了《零起点触达AI:开启智能探索之旅》等校本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构建了“需求分析、纲要制定、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完整研究体系。人工智能课程依托该校科创社团有序开展,上百名学生参加人工智能知识竞赛,夯实了通识课程。在学校2025“庆六一科技节”上,学生制作的识别错别字、智能垃圾分类、智能农业灌溉、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备受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制定了涵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模块的课程纲要,形成了“软件仿真+硬件实操”双轨教学模式。组织开展了“AI助学教学研讨会”,教师可以借助AI让课文中的人物复活,学生与人物隔空对话,也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目标生成个人成长画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习效率。
“像智能翻译、图像识别等内容只需一个普通摄像头,学生就可以学习。针对硬件仿真内容教师会录制导学微课,使用Linkboy、TurboWarp等软件让没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学校也能开展教学。”人工智能团队成员王雪说。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几十节典型课例设计,其中《Scratch编程入门与创意实战》微课已入选山东省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在全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惠及上千名学生。
近年来,学生累计在各级科创赛事中获奖500人次,斩获国际金牌1枚、亚太机器人全国金牌4枚,全国编程竞赛金奖2枚、银奖2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团体奖”“优秀组织银奖”等称号,《科技创新做引擎 启智赋能育未来》荣获山东省科创案例二等奖,《四维融创:小学生科技素养贯通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济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从课题研究到课程落地,从师资培育到学生成长,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以扎实的实践探索,为区域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持续为培养智能时代的高素质少年人才贡献力量。
创办机器人社团 开启学生人工智能探索之路
“编程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懂得了如何把大问题拆解成小步骤,如何在混乱中理清逻辑,如何从错误中寻找突破。”济宁市第一中学学生冯楚轩同学说。
2012年,济宁市第一中学机器人实验室正式成立,同期开启了机器人社团课程教学。2019年,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顺势开展机器人高阶课程以及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人工智能课程探究,不断紧跟科技教育发展步伐,完善社团课程体系。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公示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济宁市第一中学成为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之一。机器人社团依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实验室,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融合多学科知识,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充满热情的特色人才。
在2025年校园数字科技节上,济宁市第一中学集中展示了创新设计、程序算法、人工智能应用、微视频、航模等多领域丰硕成果。其中,人工智能应用赛活动单元涌现出AI视频生成、智能绘画、程序开发等前沿作品,展现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在结构设计大赛中,30名“未来工程师”以木为舟、以胶为纽带,将脆弱的骨架转化为承载千斤的奇迹,诠释了协作与创新的深层价值。天空之翼航模社成员从零起步,亲手拼装模型、钻研空气动力学,用一次次冲上云霄的试飞,拥抱广袤蓝天的梦想。
“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学习ICode不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满足好奇心。”国欣悦分享了参加ICode未来编程赛的心得。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山东省区域赛的ICode未来编程赛中,9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7名同学获得省二等奖、1名同学获得省三等奖。信息奥赛、青科赛AI+程序算法和济宁市创客节C++编程赛的选手们更以逻辑为刃,劈开人工智能的探索之路,共获得3项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在市创客节中获得3项市级一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