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十五五”建言献策第六批“金点子”发布

王士珩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发挥兖州“公铁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优势,联通内河航运,大力发展“公铁空水海”多式联运,推动交通物流网络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耦合,构建“枢纽+”经济发展模式,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商务、物流仓储、服务贸易等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新高地。

孔令亮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济宁实际,发挥好珞石科技、科比特航空等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一刻钟供应圈”,打通设计研发、整机制造、场景应用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张 朋 培育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提升。充分挖掘金乡大蒜、泗水地瓜、兖州粮油、邹城食用菌、鱼台大米、嘉祥大豆、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微山渔湖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建立健全龙头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提升济宁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商圣瑞 推动文化资源向体验式、产业化转型。立足“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底蕴,运用AR技术和互动体验实现历史可触,打造“太白诗旅”沉浸式夜游。推出“孔府家宴”“诗仙宴”等文化主题餐饮,结合运河夜市构建“观演食购宿”一体化业态,延长消费链条,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高效转化。

杨 航 打造大运河特色文旅品牌。依托大运河国家步道项目建设,打造体育健身步道,连通南旺分水龙王庙、小汶河等文旅资源,实现新老运河主线全线贯通,做活“旅游+步道”新文章。同时,加快沿河经济带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沿岸人文、民俗风情旅游等资源开发,打造运河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胡思洋 厚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底色。制定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意见,对已建成的,突出巩固提升、加强维护;对谋划建设的,突出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用好订单农业、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县市区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品牌提升、产业协同等,培育农业品牌。

徐哲泰 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通信网络、物联感知体系、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围绕城市治理难点和民生痛点,遴选突破一批跨部门、高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如“一件事一次办”、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普惠型智慧社区等,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

陈培龙 信息化赋能党员培训提质增效。建立“党委+共富工坊”产业教学基地,开设乡村振兴、电商运营等本地特色课程,引入数字技术模拟产业实操,提升教育体验感。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论坛,分析乡村振兴发展成功案例经验,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思远 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建立专门的法治教育展厅,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规划,如“法律知识区”“案例展示区”“互动体验区”等。展厅设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多媒体互动等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未成年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威严。

高之皓 规范完善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的归集、使用和管理。探索设立物管小区公共收益独立账户,由住建部门、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三方监管,及时公示公共收益使用明细,主动接受业主监督,引导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规范履职。

彭志密 创新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模式。探索“社会力量出资、责任规划师出智、各级政府部门出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由责任规划师团队咨询居民,发起公众议事会,邀请大家就设计方案、植物品种、场地命名等提出意见,共同参与空间改造。建成后由公众议事会监督小微空间的后续管理维护,形成从选点、设计、实施到维护的闭环,实现城市更新探索“久久为功”。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