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山东手造:匠心传承,绽放时代华彩

山东手造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类手工艺,每一步都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淄博陶瓷,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这背后,是无数陶瓷工匠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他们不断探索新的釉色和烧制方法,让古老的陶瓷艺术在现代生活中依旧熠熠生辉。潍坊的风筝,更是闻名遐迩。2400多年前鲁班在此制作放飞了世界上第一只“木鸢”,如今潍坊风筝不仅在国内备受喜爱,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风筝”已然成为“大产业”。

山东手造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匠人们那颗执着坚守的匠心。青岛胶州的刘锦波,用二十余年的苦心孤诣,复原了失传四千多年的蛋壳黑陶制作工艺。他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从最初用20吨泥料摸索,到最终制作出薄度只有0.1毫米、仅32克重的蛋壳黑陶作品,这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与坚持。还有师旷古琴传承人唐海霞,用十年钻研打造“千年绝响”;泗水的老一辈匠人,倾尽30多年心血,让失传800余年的鲁柘澄泥砚重现芳华。他们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用一生诠释了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与执着。

在现代社会,山东手造积极与时代接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曹县汉服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曹县拥有完整的汉服产业链,当地企业将传统汉服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简约、时尚的新中式汉服,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推广。如今,曹县汉服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单品。在潍坊,风筝艺人将风筝与动漫、游戏等元素结合,开发出许多新颖独特的风筝产品,还通过举办风筝文化节、参加国际风筝赛事等活动,不断提升潍坊风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东手造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措施,为手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积极搭建展示平台,举办各类手工艺品展览和比赛活动,为手艺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山东手造,是齐鲁大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山东手造将继续传承创新,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文/王娜娜)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