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山东省乡村振兴:绘就齐鲁大地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山东省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为全国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光辉典范。
山东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将粮食安全视为头等大事。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生产筑牢根基。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让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突破1100亿斤,2024年更是达到11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良种有5个来自山东,彰显了山东种业的雄厚实力。同时,山东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深入挖掘设施农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盐碱地生产潜力,蔬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均在高基数上稳定增长,极大地丰富了百姓餐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山东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冠县灵芝产业从单一种植发展为涵盖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灵芝酒、灵芝茶、灵芝盆景等多元化产品,带动众多农户在产业链各环节就业增收。寿光蔬菜闻名全国,成为山东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山东还启动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万家,在全国率先达到这一规模。深入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到7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涉农县全覆盖。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乡村旅游人气火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山东在人才振兴方面,优化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首席专家”等经验做法,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文化振兴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建设了一批乡村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让村民在闲暇之余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黄河大集”等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山东在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文化振兴,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生态振兴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推动快递进村入户,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组织振兴领域,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山东的乡村振兴实践,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它不仅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通讯员 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