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项目档案管理
雨污分流工程属于民生工程,是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城市排水系统密切相关。加大项目档案管理,是优化城市雨污分离处理效果的必要准备,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各大城市目前采用雨污分流工程,是大投资、广涉及的民生工程,在长时间的建设周期内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更加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便于后期的维护、管理。
现实工作中,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工期长、标段多、进度不一致、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需要我们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更新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管理。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需要不断健全规章制度,维护相关机制的良好运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为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档案部门必须以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为基础,实现归档、保管、统计、保密、借阅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化,加强现场人员的日常约束力,在高效率、条理性方面不断提升,都能具备更强的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档案管理过程中,结合使用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规范档案管理全过程,使档案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具体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不同载体档案的收集。近年来,纸质载体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需要更为注重收集特种载体档案,依托于微机化和网络管理平台,加快资源收集效率,为后期的资源使用、对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做好转换纸质载体资源的重要工作。二是统筹规划档案资源收集。针对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预先完成资料分类的编制,以更好地应对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构建协调机制。城市的地域特点不同,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周期、承建单位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要求以项目质量、工期进度等方面为基础,合理规划雨污分流项目由多个部门合作开展。这就更加强调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职能作用,以针对性的执法宣传方式,将执法机构、管理机构密切联系起来,以双方的协调合作为基础,增大责任追究和不合理行为处罚力度,以此保障城建管理执法过程中的有效性,增强档案管理的执法力度,以维护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价值意义。注重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档案管理需要为每一位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渠道,为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建立专业化平台,以便于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及时了解。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也是他们拓展工作视野的重要方式,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维护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相关单位必须加大经费投入量,为工作人员的潜力发挥提供专题会议参与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出现场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
确立提前验收制度。雨污分流工程竣工验收,强调提前验收工程档案,即在工程验收前先验档案,这种方式可以突出督促作用,有利于资料收集过程中及时补救散失的工程资料,方便工程文件归档,完整移交于城建档案馆。
竣工后及时移交城建档案馆。雨污分流工程是深入城市大街小巷、主干分支道路,同时联通各个水系的基础建设工程,决定了地下管线的纷繁复杂,极易受到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由此形成的档案资料,是城市发展规划、地下管网建设和维护的重要参考。
城市雨污分流项目,是关系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因工期长、涉及单位多、内容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更为重要,需要不断优化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以更为合理的方式方法,维护档案材料的真实、完整,充分体现雨污分流系统价值,为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郭虹 作者单位:济宁市城市建设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