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惠民
闻道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以体育人,强身铸魂。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高起点建设文化惠民设施,高水平组织文化惠民活动,高质量打造文化惠民品牌,努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同时,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创新,不断开展体育惠民工作,人民群众健身理念不断提升,体育获得感持续提升,我市文化和体育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征程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抓实抓好各方面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民生实事之“实”,在于更好地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文体娱乐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涵,为让文体惠民工作落到实处,让文化民生福泽百姓,我市一方面精心打造文化惠民设施,其中,建成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市文化中心等文化惠民地标;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文化惠民阵地,完善文化惠民设施,精心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精心培育文化惠民品牌。同时,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及时完成对健身器材给予配备、更新及维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去哪健身和安全健身的问题……在济宁,蓬勃开展的文体活动正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文化是济宁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底色。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强力攻坚文化旅游,更高站位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对文化惠民工作也做出安排部署,强调要建设优质公共文化集聚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擦亮“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进万家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普惠的“精神食粮”。随着这些文体惠民措施的加速实施,必将让文化更多地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济宁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得到更多更丰盛的精神食粮,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享受文化滋养,达到强健体魄、以文化人的效果。
重任在肩,机遇在前;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时刻牢记嘱托、不负重托,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厚植道德土壤,进一步做好文体惠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文体成果惠及群众,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济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