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人汇聚圣城缅怀先圣,海内外儒迷虔诚祭孔
2016-09-29 来源:东方圣城网

    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 苏茜茜 杨柳) 翠柏琉瓦与朱红汉服、黄色绶带相映,秋雨洗涤过的孔庙庄严肃穆。28日上午9时,晨钟响起,万仞宫墙城门缓缓开启,海内外人士肩披祭奠绶带,神情庄重,走向大成殿,共同祭拜先圣孔子。昨天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不仅吸引了济宁人的目光,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众多儒迷也前来祭孔。对于众多儒迷来说,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孔子邮局工作人员陈文敬:

    5000张明信片承载着浓浓儒家风

“你手中的这个明信片上有两个纪念戳,它们分别临摹了孔庙的大成殿和孔子像。”在昨天的祭孔大典现场,孔子邮局的工作人员陈文敬正在向前来参加祭祀的嘉宾介绍孔子文化节纪念版明信片。

    在祭孔大典现场记者发现,大成门一侧,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临时邮局的服务点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一张为本次祭孔大典定制的纪念明信片免费发放,同时启用了两个纪念戳,观众可现场填写地址,投放进临时邮局准备的邮箱,给远方亲友送去思念和记挂。“本次活动我们准备了5000张明信片,嘉宾的热情程度很高,让大家记住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觉得很有意义。”据陈文敬介绍,在今年的6月11日,也就是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孔子邮局在曲阜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家集邮政服务和儒学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孔子邮局坐落于东方圣城曲阜孔庙东临,是全球唯一一处以孔子命名的主题邮局。陈文敬说:“这次在祭孔大典现场为嘉宾发放纪念版明信片,旨在进一步发挥邮政资源优势,传播儒家思想,提升曲阜的城市形象。”

    祭孔嘉宾周殿胜:

    参加祭孔大典,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和道德的东西不能缺失,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来参加祭孔大典,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每个人都是一次很好的洗礼,也能从活动过程中,使自己更加珍惜和自豪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前来参加祭孔的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文化工作部长周殿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距离自己上一次参加祭孔大典有八年了,这一次再来曲阜,更像是一种重逢和回归。

    周殿胜说,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儒家认为人无信不立。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辊,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世上就会寸步难行。周殿胜认为,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无论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行为方式或者生活方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之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点。正所谓“立人为成事之本”,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一定要坚守诚信精神,也就是守信用、讲信誉、重承诺。

    青年志愿者刘若男:

    首次服务祭孔感觉很自豪

来自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刘若男是今年祭孔大典活动中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刘若男说,今年是她第一次参与祭孔大典活动,但直至今年祭孔大典仪式结束,她还是没能看清大成殿前的祭祀场景,这让她感到些许遗憾。昨日上午,记者在大成殿东侧见到了正在引导嘉宾、游客到东一区进行观礼的刘若男,人潮中,她一直在忙碌着,时不时地为询问的嘉宾游客指路。“我们已经在现场进行了四五天的排练,所以对现场有可能遇到的情况也都有了预判。”刘若男告诉记者,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到祭孔大典的活动中来,但她之前有丰富的志愿者经验。“志愿者早上不到7点就已经全面就位了,志愿服务会持续到祭孔大典完全结束。”随着祭孔仪式的乐舞声响起来,虽然离大成殿仅有十几米,但从祭孔仪式开始直至结束,刘若男始终没机会看一眼大成殿前的祭祀场面。“虽然有些遗憾,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仍感觉很自豪。”

    游客侯永康:

    儒学文化有难以言说的魅力

“我们三天前从湖南省张家界赶来,只为今年的祭孔大典。”今年45岁的侯永康告诉记者,他一直非常喜欢儒学文化,以前一直忙于工作,今年是第一次到曲阜,并在现场参与祭孔大典。侯永康表示,虽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距今已有千年,但儒学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就如孔子提出的‘德治’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即使是千年之后的现在,仍具有借鉴意义。”

    侯永康说,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还被尊为儒教始祖。同时,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在和侯永康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当前从事旅游职业,这次到曲阜来,除了参与祭孔大典,侯永康还准备充分了解一下有关曲阜的文化旅游项目。

责任编辑: 许小宁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