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传承千年兴盛文脉 推动文化“双创”发展
2016-09-05 来源:东方圣城网
阙里迎宾  ■记者 刘建新 摄

    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 宋仪凯)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上谋划文化发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在前、走在前为使命担当,传承千年兴盛之文脉,擎起文化复兴之大旗,全力打造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孔孟之乡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嬗变,镌刻下闪亮的印迹。

    激活民族文化基因 建设道德高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走进邹城市孟子小学,静悄悄的校园里飘来儿童稚嫩的读书声。邹城是孟子的诞生地,孟母断机教子、择邻而居的佳话家喻户晓。近年来邹城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孩子抓起,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丰富滋养。该市创造性地开展儿童养成教育,举办“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等实践体验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启入学第一步、成人第一课。“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邹城市民董伟家中,各类古籍名著摆满了书橱书柜,为了买书他甚至卖掉了一处房子。在董伟的带动下,妻子、儿女均以读书为乐,读书成为董伟家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多年来董伟带领家人和团队致力于古代礼乐研究,2015年成功还原演奏了宋代政和五年首次祭祀孟子的十一篇律吕谱记载的乐章,开创了国内古代雅乐复原新里程。以此为基础,邹城市进而从乐谱、服饰、乐器、礼器、祭器、祭祀程序等方面还原了宋代《政和五礼新仪》记载的释奠礼以及束脩礼、加笈加冠礼、婚礼、乡射礼、乡饮酒礼等古代礼仪,使传统的邹鲁礼乐得以恢复与再现。2015年9月22日,邹鲁礼乐团应邀走进素有“海东邹鲁”之称的韩国安东市,参加第二届中韩儒学·人文交流对话会,开幕式上的汉风舞蹈《礼仪之邦》,以及音乐会上的人生礼仪表演引起了巨大轰动,让以“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为代表的邹鲁礼乐响彻海外。

    近年来,我市努力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发掘出来加以弘扬。启动实施了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化惠民、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市、县两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和市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举办了“孔孟之乡·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仅2016年上半年全市就开展各类国学传承活动1624期。“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如今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祖孙同背《弟子规》在村民眼中早已稀松平常,这与几年前村里邻里纠纷不断、子女不孝敬老人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传统文化的滋养让曾经因文化缺失导致道德缺失的小乡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里也成为闻名全国的乡村儒学现象的滥觞之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思想向来倡导道德教化的作用,认为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用礼仪来规范行为,百姓不仅有廉耻之心,而且会人心归附。我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作用,大力实施“道德提升工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济宁好人评选活动,在全市农村、社区善行义举四德榜基本实现全覆盖,各级各类中小学广泛设立四德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四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涌现出了“齐鲁时代楷模”陈新宁、“齐鲁最美职工”魏立新、“全国特别关注乡村医生”刘庆民等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2015年全年评选宣传“济宁好人”80名、“济宁好人之星”16名,25人入选“山东好人榜”,2人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人入选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数量居全省第一,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责任编辑: 许小宁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