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城的三座山:古今地标的人文高度
2016-07-15 来源:东方圣城网

    东方圣城网讯 济宁城区本是平原,何来的山?济宁真的有过三座山,并且还将山名用于街名,用于单位实体,至今还有很多济宁人知道渔山、琵琶山、小土山。

    渔山。济宁人喜欢山,但没有真正的石头山,因而,人们见到高起的土堆就呼为山。渔山的最高处,当在北门小学之南约200米处,也就是潘家大楼一带,往南不远处就是古槐,《济宁直隶州志》则称古树为“山阳古槐”,北门小学旧址在清代后期为“渔山书院”。民国《济宁县志》说:“渔山,即北门大街,其地稍坟起。山北即高等第一小学校址,为渔山书院遗址”。至今在渔山的旧基上还设有“渔山派出所”,都是以渔山命名。那么古代的渔山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怎样消失的呢?

    根据有关资料,这里曾是周汉古人的居住处,发现过周代的地层及西周早期的墓葬,还在山南坡商业局院内出土过铜爵、铜簋等。古人长年累月地在此居住,一代又一代人在此兴工建设,地面不断升高,因而形成遗址高地,人们俗称为“堌堆”。至明代永乐年间,由于河道总督衙门的兴建,建筑废土又就近堆放于此,因而使渔山进一步加高。至于渔山的高度,渔山占用的面积,今人已无法知晓,因为济宁文庙通路的需要,再加民国初年奉系军阀旅长潘鸿钧兴建潘家大楼的需要,已将高起的土山移走,使用了这片无主之地。至1925年之际,渔山基本消失,未被使用的残留剩土“稍坟起”。以上资料而知,渔山历史相当悠久,至迟在汉代这里已是一处高地,何时起名渔山呢?在铁塔寺大殿的明代石柱对联中已经提到渔山了,说寺院是“背依渔山而又面对济河”。这名称在民间还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打鱼老人在运河靠岸后,将渔船停在南门口外的码头上,到城里吃了顿饭之后,再回到运河,自己的渔船却找不到了,渔翁非常伤心。他徘徊于运河与土山之间,天黑了,他仍在土堆之上唉声叹气,因渔翁曾逗留于土山之上,故名“渔山”。之后的文人还据此留诗:“渔翁失舟至此叹,山阳樵夫窃作欢”,以追忆渔山之往事。还有一说,说是济宁为江北水城,打鱼为生的不少,常有渔民在这里晒鱼,故名渔山。

琵琶山遗址旁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琵琶山。新中国成立前,琵琶山在古城之东五里处,今在济宁东城区琵琶山路之东,车轮厂内,位于车轮厂的西北角,已被建筑包围,稍高于地面。

    根据1960年青年学者郑伟的调查,这里是一处古代遗址,因最高处逶迤错落,形似琵琶,故当地人俗称为琵琶山,当时的高度还达5米多。据走访民间,说是建国前最高处达8米,其面积有五六亩地,约4000平方米。1960年调查时,地上散布着许多陶片,包括原始社会时期的鼎、罐、盆、鬶、壶、镂空杯及周汉时期的鬲、盆、罐、豆、瓦、釜、甗等器物的碎片,还有螺壳、蚌壳、动物骨骼等遗物。遗址最早的是大汶口文化地层,至今已有六千多年;最晚的是秦汉遗物,距今约两千年。由此说明,这处古代村落,曾存在过四千多年的时间。汉唐时期的人们还将这里作为荒坡林地,埋入了不少的墓葬,成为当地一处见证济宁悠久历史的文化遗存。民国《济宁县志》卷一曾记:“琵琶山,在县东五里,培塿逦迤,隧道尚存,殆古墓也。或以为女娲陵,不足据”。记载中的“隧道”,很可能是民国年间济宁人看到的已遭破坏的墓道、墓穴。

从运河城向西看,曾经的土山如今变为文化广场。

    琵琶山,古代济宁城东的一处遗址高地,一座土山,六十多年的城市扩张,已将它消磨得几近湮灭,成为历史的记忆。

    土山。济宁土山坐落于今文化广场毛主席像一带,这里的土山“系浚河时所挑土积成”,形成于清代前期。因这里的位置特殊、狭窄,因而,积存的土堆最高处也不过6米,且沿城墙外堆放。土山虽然不高,也不像山,但这一带曾是民国时期的繁华之地,因而,济宁人对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当时的报纸杂志、文学作品,也记载过不少土山发生的故事,有着土山文化的生动记录。

    以今天的地标为轴,说一说当时的情形,土山马上会来到读者的脑海。快活林到文化广场一段的太白楼中路,曾是古代的护城河,俗名城壕。自1954年开始,填壕筑路,才形成这条太白楼路。当时的城壕宽4丈,约合今日13米。文化广场一段城壕往北,至高大的济宁城南墙,就是小土山的分布区域。到清末民初时期,因土山经历百年的冲刷,山形已无,但人们仍称这里为土山。1926年刻板问世的《济宁县志》这样记载:“土山,在运河北岸,地址稍高,无山形可寻”,说明这时候已经没有土山了,只有一片空地。早在1916年(民国五年)的时候,城内田家园与更道街的部分文化娱乐场所搬到了土山一带,催活了这片旧有的小市场,并很快发展成文化娱乐中心与小商品经营中心,这就是济宁人常说的“小土山繁华时期”。

群众艺术馆前的毛主席像一带是曾经的土山最高处。

    这处繁华的小土山市场分为两部分,护城河之南的称作“河上市场”,护城河之北的称作“河下市场”,河下市场往北直到城墙脚下。这处市场最具规模的时候,东起今文化广场东沿,西至太白楼下,南北宽约150米,东西长约300米。河上街在今秀水城北缘至护城河的地理范围内,以店面为主,青砖瓦舍,鳞次栉比,小摊为辅。当时的河上市场东段叫土山上街,西段叫玉莲街,有茶楼、小吃店、小酒馆、估衣店、古玩店、书画店、灯具店、工艺美术店、玩具店、钟表店、药店及日用五金、理发、鞋帽、眼镜、布匹等店铺。街外的空地处分布着不少的小吃地摊。

    河下市场以流动性的地摊为主。除书棚、茶社、曲艺棚、饮食店外,这些地摊主要是杂技、魔术、耍猴、摔跤、武术、套圈、拉洋片、说书、曲艺等文体演艺市场及零散小吃卖点、玩具卖点。

    济宁城的三座山虽为土垅、土堆,不高不险,且今日已经无痕,然而各有来历,它们的产生与消亡,记录了济宁历史的变迁。相信由三座山带来的地名将不会消亡,它们已成为济宁城市记忆的组成部分,依然闪耀着文化的光辉。

责任编辑: 杨可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