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孔子文化节>>文化主题活动
看2012“孔子教育奖”获得者推广全民教育
2012-09-28  作者: 来源:





    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 苏玉)2012年“孔子教育奖”获奖者名单已经确定。不丹成人及高等教育司的“非正规及继续教育计划”以及哥伦比亚“让我们进行变革基金”推行的“互动系统(让我们以教育促变革)计划”获得了第七届孔子教育奖。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正是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今世界各地发出的耀眼光芒。昨日下午,在获奖代表记者见面会上,两位获奖代表泽旺·坦丁和玛丽亚·古洛分别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各自的项目以及全民教育的推广情况。

  一个小国家的大理想

  泽旺·坦丁是“非正规及继续教育计划”的项目负责人,这项计划重点关注妇女和农村社区,旨在创造一个“能够向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体制以便最终建立一个知识型社会”。泽旺·坦丁告诉记者,不丹王国是一个袖珍的内陆国,69%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尽管如此,但这项计划还是拥有着远大的理想:在2012年将成人识字率提升至70%,并在2015年达到100%的水平。
  据泽旺·坦丁先生介绍,在不丹,扫盲是“国民幸福总值”重要因素之一。如今,这项计划惠及950多个非正规教育中心和社区学习中心,拥有2000名工作人员及14000多名学员。“这个项目计划包括基础扫盲项目和扫盲后教育两个阶段,通过21个月的学习,学生就可以阅读、写作,并掌握关于健康、环境、传染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必要技能,在第二阶段甚至还可以选修英语。”泽旺·坦丁先生说,学员们学习的地点都是由社区帮助建成的规模较小的非正规教育中心,一般只有两间教室,课程一般在晚上进行。
  记者了解到,由于不丹国内基本不生产任何科技产品,药品和食品的包装说明一般都是英语,因此,英语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已经设置了全新的英语教学计划,并已经将这个教学计划纳入非正规教育课程总计划之中。”泽旺·坦丁告诉记者。
  社区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玛丽亚·古洛是哥伦比亚促进社会发展转型基金会执行主任。该基金会于6年前成立,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据玛丽亚·古洛介绍,基金会所实施的互动教育系统转型项目已经向近30万青年和成人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其中65%为妇女。
  记者了解到,基金会的成立旨在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抗击贫困,并为哥伦比亚社会的和平做出贡献。“我们为年轻人和成人提供扫盲教育,培养社会能力,特别关注疾病预防、艾滋病知识、营养和卫生的健康扫盲。”玛丽亚·古洛说,在课程设置上,基金会研究中心设计了扫盲与性别、母子扫盲、代际学习及人权与环境保护。“我们也传授学员国家教育系统内要求的能力,并将学员带入数字化时代。”玛丽亚·古洛补充道。如今,65000名学员同时接受该项目的培训,每班平均师生比例为1:25,全职教师接受包括网上培训和研讨会等形式在内的在岗培训。
  目前,哥伦比亚有15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480万人极端贫困。“我们把教室设置在社区内,由政府提供地点,让学员能够在很近的距离内就能够接受到教育,这对高文盲率和低教育水平的社区,特别是受到暴力影响的地区十分重要。”玛丽亚·古洛说道。
  在采访中,玛丽亚·古洛告诉记者,她已经将这个项目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她希望通过基金会及其项目的努力,改变一个几十年来因毒品和贫穷而饱受冲突和组织性犯罪之苦的社会。
  泽旺·坦丁
  玛丽亚·古洛

编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济宁日报社 孔子文化节办公室主办 东方圣城(济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42号,邮编:272017 鲁ICP备05034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