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承烈老先生
东方圣城网讯
说起孔子文化节,不得不提的就是孔子故里曲阜;说起曲阜,不得不提的就是始终浸润着圣贤恩泽的曲阜师范大学;而说起这所大学,则有这样一位教授,始
终默默地在知识的领域里耕耘并且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他就是“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命名人、年近八旬却依旧笔耕不错的骆承烈先生。
每届文化节,他都在见证和经历
提起自己与孔子文化节的渊源,骆教授可谓感慨颇深。从1984年的“孔子故里游”,到1989年“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正式提出,再到今天这样一场“文化圣地、共有家园”的国际盛会,他几乎是一场不落。
骆教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并非孔氏后裔,但是与先师的情感却是笃定而深厚。1950年,他来到曲阜师范上学,由于当时的学校紧挨着孔庙,因此每天清晨他都会来到这里读书,然后一块块地临摹孔庙碑文。1956年,他有幸成为曲阜师范学院的第一批教师,因此就更有机会潜下心来研究孔子论著及其思想。而到了1989年,在总结五届“孔子故里游”经验的基础上,他更是率先提出“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这一开创性概念———在他的眼中,孔子就像是一位老师,用他博学的知识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孔子的形象更是一位圣贤,以其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内涵引导着后代万世不断前进。“回忆这28年的文化节,我们的确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前进之路上,我们的文化节却也逐步变得成熟、完善,尤其是最近的几届,更是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融为一体,很是让人称赞。就比如本届的文化节,将活动主题命名为‘文化圣地 共有家园’就是一项创举。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文化节都是专家学者的文化节,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节。可是,‘共有家园’概念的提出却将文化节变成了人民大众的文化节,将孔子思想变成了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一点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谈到这里,骆教授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
三大突出变化让他对节会更具信心
谈及本届孔子文化节,骆教授认为有三大突出特点让他感到欣慰。首先是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更加重视。孔子一辈子的努力共创立了两大学说,分别为道德学和管理学。道德学已被众人所熟知,而管理学则很少有人理解。其实,孔子的管理学不是为权势所服务的工具,而是管理人才的指导思想。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有优秀的管理人才的推动,社会才得以进步。孔子的管理学在管理社会、管理企业,尤其是在发展儒商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次,文化产业得到更多注意。例如在本月25日召开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他就发现在颁奖仪式上仅“孔字号”的研究成果就囊括的三个一等奖,这是一项可喜的变化。
再次,在国民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对孝文化的推崇。济宁被称为“儒孝之源”,五名大圣贤孔、孟、颜、曾、闵,全都是大孝子,全省唯一的一个孝亲基地也落户在济宁。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孝为社会和谐之基,一家人都对父母孝,家庭就会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才会和谐。
虽然一直到现在,年近八旬的骆老还在为每年的文化节忙前忙后,写发言稿、整理史料、联系专家学者。但是,无论再忙他都乐在其中。他说,“我的身份就是一名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我所喜爱的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研究。因此,为了社会、国家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没有什么好辛苦的。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孔子文化奖的设立,孔子这一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前的先贤就更是成为人类历史上社会科学成就的最高代表。就凭这一点,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就值得骄傲,同时更令每一个为了孔子文化节默默付出的工作者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