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孔子文化节>>现场直播活动>>孔子教育奖、文化奖暨旅游奖
访本届孔子教育奖获奖项目代表
2009-09-29  作者: 来源:



  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终身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 ,而“有教无类”则反映出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和仁爱。应当看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在受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有的地方因战争、冲突和民族歧视等诸多因素,带来教育的不平等和落后,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极其渺小,教育文明之光尚没有普照到那里。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各国、各地方的政府、慈善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却是始终不渝地在探索教育之路,尽可能的为百姓提供着受教育机会。正像这次获奖者代表艾瑞古·扬·桑德拉女士说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教育,非常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

  记者感到,这些获奖国家在局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不懈努力,其精神令人感佩和折服———

  阿富汗:在困境中开展“谋生教育”

  帕萨伊语言发展项目,在阿富汗这个战争和冲突不断的国家里进行实用扫盲、谋生教育,并开展创造收入、公共健康和营养教育活动,因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

  采访获奖国度阿富汗的代表阿布杜·阿哈德·穆拉·默罕默德非常轻松自然,他盘腿席地而坐,向记者介绍帕萨伊语言项目:帕萨伊语是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在当地有2000多年历史,而生活不规律奔波在各地的帕萨族语言已经杂异,如果不加以发掘和抢救,帕萨伊语就会有灭绝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帕萨伊语言发展项目也是抢救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添砖加瓦,正像孔子思想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一样,都有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义务。

  在介绍获奖项目的具体做法时,他说,项目不仅要进行文化扫盲,还向贫穷困难家庭提供一岁半的奶牛和一岁的山羊,另外还致力于发展乳业和畜牧业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在当地为文盲提供和发展帕萨伊语言识字班和阅读俱乐部,以发展他们的母语,而在此之前,他们的母语从未以书面形式出现或记录过。阿布杜·阿哈德·穆拉·默罕默德告诉记者,获得资助、享受扫盲教育的家庭群体包括:寡妇,孤儿,残疾人,和一些返乡的难民。他说, 该项目在DIN、舍瓦和阿林加地区共向11920贫困人口捐赠了奶牛;向山区共计6504人捐赠了山羊;1999年以来已经有大约3500名学生从文化班毕业。

  阿布杜·阿哈德·穆拉·默罕默德表示,帕萨伊语言项目的终极目标是让脱盲的个人,不论男女,使用自己的语言和Pashto语言的文学作品分享思想和信息。这样,社区成员将能获得工作雇佣机会,Pashai语也能成为政府学校多语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为抢救少数民族语言奠定基础。

  菲律宾:把学习融入全民之中

  在本届孔子文化节上,菲律宾阿古市扫盲协调委员会因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

  阿古市女市长艾瑞古·扬·桑德拉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她说,在菲律宾阿古市圣特路易斯大学就开设了普及孔子教育思想的课程,她本人经常到大学里听课、活动,感受孔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大学,在一些高中课本上的那些孔子名言警句,阿古市民都能够背上几句。

  在介绍此次获奖项目时,艾瑞古·扬·桑德拉说,阿古市从渔夫到家庭主妇,从幼儿园学生到辍学者,菲律宾拉乌尼用翁省阿古市扫盲协调委员会通过其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计划将“全民”纳入到全民教育中,服务于该地区49个村庄。

  她说,这项计划一方面,结构扫盲和后扫盲计划大大减少了该地区的文盲数量。另一方面,那些不能完成学业的儿童能够获得奖学金。此外,创收计划覆盖了从焊接到理疗按摩等所有行业,包括一些当地手工业,让学员从中受到益处。通过扫盲和继续教育,使人们的沟通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资源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利用,个人发展,社区观念和拓展世界眼光均得到有效提升。

  不丹:扫盲创造幸福指数

  由不丹王国教育部开展的非正规和继续教育项目,在此届孔子文化节上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孔子教育奖荣誉奖,以表彰其在扫盲工作上的一整套方法及惠及偏远地区的成功经验。

  获得孔子荣誉奖的不丹王国教育部官员罗勃赞·多尔吉先生表示,扫盲是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之一,是该国指导发展原则,目的是提高所有公民的生活质量。

  这一项目由不丹教育部于1992年在5个试验中心开展,教学的重点就是推广本国语言。从那时起,共计有13.5万人参加了学习,其中妇女比例占70%,同时建立了700所非正规教育中心。最初仅是教授简单的读写,如今已包含了由不同题材组成的约30种读物的结构化课程。为期一年的课程包括识字、算数以及与健康、卫生、农业、林业、计划生育和环境有关的技能和知识。在初等扫盲阶段课程之后是一个为期9个月的继续扫盲学习课程,重点宣传健康、卫生、艾滋病毒和防止艾滋病、幼儿早期教育和开发等方面的有用知识,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他们还在22个社区学习中心实施灵活自学项目,开展扫盲和增强生活技能的培训活动。例如木匠、缝纫技术等,同时也提供“读书角”,以保持脱盲者的识字能力。

编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济宁日报社 孔子文化节办公室主办 东方圣城(济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42号,邮编:272017 鲁ICP备05034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