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报道
专家解读
防汛科普
主页
> 这就是山东·战秋汛
>
聚焦报道
专家解读
防汛科普
聚焦报道
更多>>
【落实防汛措施 确保“三秋”生产】“三到位”全力抓好“三秋”生产
组织农机、农技专业技术人员32人组成的“三秋生产”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组织由农机、农技等部门人员等25人组成的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摸排生产情况,确保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发放《致群众一封信》《“三秋”农业生产工作指导意见》1.8万张,村村响起大喇叭,不间断播放抢收、抢种生产知识。
山东黄河滩区安居工程见闻:罕见秋汛来袭 群众从容秋收
航拍菏泽市东明县尚庄社区,这里安置了5个自然村、5000余名黄河滩区群众。(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这是黄河1985年以来最大的秋汛。(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以往村民们要到镇上甚至县里才能办的一些审批和公共服务,如今在社区也能办理。
嘉祥经济开发区帮扶周边乡镇田间排水
专班人员按照已有排水管线滞水情况制定排水方案,通过顶管作业共打通穿路管道3处、长度50余米,清理排水明沟4条、长度600余米,使得园区周边乡镇1200余亩耕地积水得到有效排除。
【落实防汛措施 确保“三秋”生产】“三秋”支农助秋收
掌上济宁汶上讯(通讯员满浩东董文敬)“今年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土壤湿度太大,轮式收割机没法进地收割,老百姓只能眼看着成熟的玉米干着急,多亏了咱村的民情书记帮忙联系了履带式玉米收割机并现场指导秋收,让群众减少了损失,咱这民情书记真是群众的贴心人啊。与此同时,全县2600多名民情书记奔赴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根据走访村具体情况和自身优势,对土壤湿度偏大、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抢抓晴好天气,指导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或改进的适宜机械抢时收获。为降低群众损失,解决群众的生产难题,汶上县结合民意“5”来听行动,把“解决群众难题,助力三秋生产”作为10月份走访主题,号召广大民情书记深入一线,助力三秋生产,并印发了《汶上县2021年秋收秋种抗湿应变技术意见》。
专家解读
更多>>
这个秋天“北多雨、南高温”?气象专家的答案来了
南方的高温情况也较为罕见:9月1日至10月6日,北方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在连续降雨影响下,黄河接连形成2021年第1至3号洪水。2021年10月7日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来源:国家气候中心从今年夏天河南等地出现极端降水,到秋季以来北方降水异常偏多,它们背后究竟受到怎样系统的“牵引”。2021年9月1日至10月6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来源:国家气候中心周兵介绍,持续高温影响下,9月以来,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甘肃、广东、重庆、宁夏、江西、上海、湖北、四川、广西和安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海报图品丨丰收季偏逢阴雨天,今年秋收秋种注意啥?
农技专家进田间 防汛排涝保丰收
同时,为应对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曲阜市农业部门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秋收秋种。对于积水严重、地势低洼、排水较慢的农田,立即组织调配潜水泵、抽水机、抽水软管等移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确保田间积水第一时间排出,积极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种高质量完成。积极做好村庄道路和农户家庭的排查,及时开展积水内涝疏通,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抢排田间积水 保障秋收秋种
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水资源技术科科长司海洋说,针对这次防汛工作,基础指导组到鱼台县进行了督导检查,发现因为前期降雨比较多,南四湖水位比较高,达到34.78米,造成很多干渠、沟渠水位较高,部分乡镇针对这个情况,适时进行了排水工作,降低水位,为下一步秋收和秋种创造良好条件。泵站具有流量大、运行稳定的特点,有条件的乡镇应充分利用排涝泵站的优势,快速降低地下沟水位,为排除田间积水创造有利条件。掌上济宁讯(记者刘传伏)为做好今年防汛工作,市城乡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派出了5个专家督导组,奔赴各县区田间一线进行指导帮扶排涝工作。
防汛科普
更多>>
寒潮来袭,送你一份御寒保暖攻略
大众网·菏泽出品策划编辑设计:梁永琪南祥伟(内容综合自人民网、央视新闻等)。
如何防御寒潮天气?
你对寒潮了解多少。一起读图学习吧。
今年北方多省遭遇极端强降雨 “N年一遇”的暴雨为何年年遇?
比如,只有一百年水文记录的河流,计算它“五十年一遇”的洪水量级就已经非常勉强,更别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我国水文历史记录久远,有的地区洪水和干旱的历史记录达到上千年,然而气象灾害的降水、风速、温度等要素在现代观测仪器发明以前却很难获得。此外,“N年一遇”的说法还与极端指数的选取有关,比如一次强雷暴过境,半小时内降水强度可能会达到“百年一遇”事件的标准,但一小时内降水强度很可能只能达到“50年一遇”事件的标准。一个由牛津大学、中国气象局等各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表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事件、极端天气增多,原来千年一次的热浪,以后可能每5年至10年就会出现。
洪水依然汹涌,黄河罕见秋汛如何防?
但是,下游孙口以下河段洪水仍然超警,大流量过程仍在持续,科学调度骨干水库,做好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算好“洪水账”,依然是此次秋汛防御安全收尾的关键。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黄河防秋汛处于关键阶段与黄河打了35年交道的袁东良没有想到,今年秋汛如此“凶猛”:从9月27日到10月5日,9天之内黄河发生了3次编号洪水,导致骨干水库水位不断被推高,下游河段面临长时间、高水位、大流量行洪考验。“黄河下游河道艾山水文站上下的卡口河段,目前的平滩流量约在4700立方米每秒,这要求高水位运行的小浪底水库既大力泄洪,同时下泄流量又不能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