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宣教基地建设  推进济宁公交发展
2020-08-10 13:30:30 来源:


加强宣教基地建设  推进济宁公交发展

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以创建理论宣教基地为载体,围绕“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公交体系”和建设“现代公交、人文公交、绿色公交、和谐公交”的战略目标,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谱写了一曲文明服务、优质服务的新篇章。

一、公司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为市管一级企业,拥有职工2200余人,运营线路81条,车辆1300部,线路总长度1350公里,公司年营运里程5000万公里,年客运量9000万人次。集团公司为党委,下设1个机关党总支、13个基层党支部,党员283人。

2009年至2019年连续11年开展腊月三十、正月初一免费乘车活动。2009年至2019年连续11年高考期间开通“高考绿色通道”,考生凭准考证免费乘车。坚持实施老年卡、学生卡优惠以及现役军人、残疾人、烈属免费乘车。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市政府主城区疏堵保畅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公交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协调推进4条公交专用道建设,着力研究86路公交快速示范线建设,积极协调推进4处公交枢纽站选址、规划和建设,自觉担当破解城区交通拥堵主力军作用。公司建立公交线网动态调整机制,成立公交线网优化专班,构建“常规公交线路+夜间公交线路+大站快线+定制公交”多元化公交服务体系,新开常规公交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新开大站快车10条,新开夜间公交线路2条,新开定制公交11条,开通2条节假日公交旅游专线和4条国庆期间公交旅游专线。实现银联支付方式乘车,开展银联支付“一分钱”、“五折”优惠乘车活动,乘坐公交车已经实现八种支付方式。推出“济宁公交”APP,实现运营信息实时查询、虚拟卡乘车、卡片云充值,下载量达到4万余人。建立新型客服呼叫系统,提高乘客满意度。收购嘉祥公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持续增加新能源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到77%。与国网、青岛特来电合作投资1400余万元建成30台充电桩。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清华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智慧公交创新中心(智慧公交创新实验室)”。与海信公司合作升级GPS智能调度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和维修管理系统。与腾讯公司合作引入900多万升级公交车载系统。

二、健全组织机构,丰富宣讲载体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目标,制定了宣教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进行部署落实。

根据全市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构建公司集团化组织机构体系的要求,按照“定编定岗、精干高效、一专多能、降本增效”的原则,公司完成公司人事制度改革,设立集团公司办公室、政治部为宣讲工作工作部门,配备了党务人员,保障了宣讲工作顺利开展。

公司宣教工作中做到“五有”。一是公司及各单位有固定宣教场所;二是公司党委有专门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公司领导带头上党课,开展专题教育;三是公司每年投入宣教经费10万元左右;四是公司创建《济宁公交报》、建立了济宁公交网站、公交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交车体、公交车载电视、宣传栏、办公LED屏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载体丰富;五是每年印发党务工作实施意见,公司制定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公司党委理论学习和调研制度》《公司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公司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公司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建立了保障机制。

三、精心组织实施,创建氛围浓厚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公司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多种方式,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

集团公司召开党委会、领导干部会议、党员会、职工会,深入落实全省、全市会议精神,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公司党委成员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宣讲工作,基层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加强宣讲工作,形成了宣传贯彻的浓厚氛围。

集团公司各单位、部室按照公司宣教工作要求部署,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每年公司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举办由党员、中层以上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党建理论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在岗全体员工开展以职业道德建设、安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调研督导,提高宣教质量

为提高宣教工作质量,集团公司每年结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服务决策、服务基层,注重研究工作的前瞻性,注重研究活动的广泛性,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性,确定调研重点,制定调研计划,下发调研选题,紧密联系干部职工思想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公司充分利用《济宁公交报》这个平台,及时交流总结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出了大量具有推广实用价值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五、紧密结合实际,加大宣讲力度

集团公司着力打造“宣讲时间”品牌,围绕“五讲”(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坚持理论教育工作与公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相同步,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干部职工需求相呼应,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构建新机制,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可喜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公交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公交职工队伍素质,打造“现代公交、人文公交、绿色公交、和谐公交”,构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公交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加大教育培训和宣讲力度。

集团公司集中轮训党组织书记132人次,培训党务干部200余人次。推进党务干部参加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遵义、延安、嘉兴红色教育基地培训,推进宣讲工作进基层。强化学习强国、“灯塔党建”管理使用。集团公司荣获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干事创业好班子”。

(二)加强勤政廉政教育。

为丰富“廉洁教育讲堂”内容,加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教育,不断构筑思想防线,促进公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公司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及党员职工到鲁西监狱、任城廉政教育基地等地方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加大69路“儒韵清风”公交建设,这是全省首条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公交线路,车体全部为公益内容、车厢内除了线路导向图、创城内容,增加了廉政公益内容。组织创作首部微电影《人生没有越线》,获全市一等奖。增强了法规意识和律己意识,引起热烈反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党建机制。

集团公司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98周年“七一”主题活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儒韵清风、廉洁公交”书画摄影展暨第一届职工艺术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唱响新时代讴歌新公交”红歌比赛暨中秋团拜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党规明法纪知识竞赛、“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作贡献”演讲比赛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鼓舞了斗志,提升了士气,为济宁公交集团发展营造了更加浓厚的爱党爱国、干事创业氛围。

集团公司与任城法院开展深化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开展了法务座谈交流、法治大课堂及“旁听法院庭审接受警示教育”活动。与三郭社区开展党组织“双报到”工作,提升“双服务”水平。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推出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爱国主义充分结合。制作8路线班长车园园“发现榜样”宣传微视频。开机拍摄《长路》纪录片。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在安保维稳、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等服务保障中,积极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筑牢意识形态,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创建党建品牌,联合市纪委拍摄《“儒韵清风”69路公交专线》宣传片,强化“儒韵清风”69路公交专线廉洁文化品牌建设,线路17辆车全部更新为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车体公益广告全部更换,成为城区一道靓丽的廉洁文化风景线。

(四)加强“四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推动干部职工作风转变,公司举办“加强四德教育建设和谐公交同筑中国梦”暨道德廉政讲堂。

2.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公司结合《山东省城市汽(电)车服务规范》,制定了《职工培训制度》,制定了培训方案,编制了培训教材,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轮训,将“四德”教育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公司先后对驾驶员、站务员、机调员、线路班长、维修人员、教练员进行了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等培训,通过培训考核,收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员工的素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公司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评选活动组织奖、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敬老模范单位、济宁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8路线被授予“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线路”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公司被授予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省“优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

在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员工素质、维护队伍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增强政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教育载体,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宣教和宣讲工作,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公交体系,为济宁市城市公交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添彩争光。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