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本荣誉证书
2020-08-10 13:14:07 来源:


大学毕业后,我怀着梦想来到济宁能源工作,说实话一个女孩子,被分到煤矿工作,心里总是怀有许多担忧,在煤矿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看着迷茫的我,拿出珍藏在书柜35本荣誉证书,给我讲起他们的故事。

那是1980年,在建设落陵煤矿时,在开掘第一个井底大巷时,遇到了多水地层,隧洞里像天天下雨,父亲带领十几个工友连续多天在没膝的黑水中掘进。那时的生产设备还没有实现自动化,钻洞打眼基本全靠人工。为了打好“水仓突击战”,父亲在井下泥水里整整干了49个小时。工友们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趔趄的步态,纷纷劝他上井休息;他不愿意,饿的时候随手拿着干粮往嘴里塞,可再好的身体也隔不住这样抗,直到累晕在水仓里。当他在医院醒来时,第一句话就是“任务没完成,我还得下井。”年底,父亲被工友们一致推荐当上了矿劳模,上台领回了鲜红的荣誉证书。

父亲说:“孩子,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父亲的话点醒了我,是啊,父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无私奉献做出了成绩,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作为煤矿的一名宣传工作者,我决定我要转变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起走进一线的职工。换好工作服,跟着队伍,走进了罐笼,来到800米井下。当我站在采煤工作面的时候,看到轰隆作响的机器,看到有条不紊忙碌的矿工兄弟,那一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都说我们煤矿工作苦,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激情澎湃的工作热情,看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我对这些团队,一直都怀有崇敬的心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那是2017年的夏季,酷暑难耐,恰逢1311工作面进入煤层分叉区,煤层顶板破碎,生产条件极为复杂。面对困难,综采一区的他们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在过煤层分岔区期间,工作面冒顶后,架前淤煤有时能将支架埋住一半,仅清煤工作就需要4-5个小时,并且工作空间狭窄,他们或蹲着或跪着,挥汗如雨的用锨镐清理着浮煤。几个小时下来,他们累的腰直不起来,汗水从头发流到脚,浑身上下、连手指甲里都是煤泥。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

2019年的我渡过了我最难忘的一个元旦,那是2018年12月31日晚,我突然临时接到了单位的紧急任务,要求将领导的重要讲话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剪辑,要在第二天矿区早间新闻时段进行播放,挂了电话看着正在为明天亲子演出而努力练习的孩子,答应和他一起登上舞台的我,我不知道该怎样告诉他,一边是对孩子的承诺,一边是应急的工作,我深陷了迷茫,我思考了许久,我觉着我不能缺席孩子的爱,更不能落下单位的工作,我决定连夜返回单位,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当我开车返回单位的时候,我的心开始紧张起来,因为我工作的煤矿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离家有51公里,深夜的国道,路又黑,货车又多,这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是一种怎样的考验,带着忐忑的心情,短短51公里的路程,我开了足足两个小时,当我在到达单位,圆满完成任务之后,回到家中已经是深夜两点,当我看着熟睡的孩子,我欣慰的笑了。既然我们选择了煤矿这个行业,就要真心爱岗,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那一年我也领取了我的第一本荣誉证书。

我常常想,如果说尖端科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是国企重器;那么,国企职工的爱国忠诚、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从父辈不断传承、推动祖国不断发展的国企之魂,不也是一种国企重器吗?

我,愿像父辈一样,,扛起那沉甸甸的责任,同千万新时代的工人一起,为祖国的富强奉献我最美好的青春!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闫琳琳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