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攻坚行动解读】推进五大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示范区
2020-03-27 09:26:00 来源:掌上济宁

示范带动 产业支撑 盘活资源

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王绍耿)3月20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了集中实施“十大攻坚行动”的号召,乡村振兴作为“十大攻坚行动”之一,倍受群众关注,应当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怎样打造在全省叫得响的样板?应当如何强化乡村产业支撑?如何突破人、地、钱瓶颈制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基层实地采访,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解读。

示范带动,提升人居环境

济宁市共有6301个村庄,具有多样性、差异性,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特色、因村制宜。济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总要求,一手抓科学规划,一手抓示范带动,全力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我们将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差异,突出美丽山村、湖韵水乡、平原村居、城郊农庄、滨河生态等地方特色,不搞堆盆景、一刀切,着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示范典型。”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洪雷在描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时这样回答。

近年来济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下步农业农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在完成全部村庄分类和119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济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7月底前全部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庄规划编制,年底前做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应编尽编。在谈到乡村振兴攻坚目标时,张洪雷介绍,《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济宁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1年,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乡村振兴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围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济宁将着力搭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平台,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串点成线、以线连面、聚片成面,带动实现整体提升。“点”上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达500个左右;“线”上实施美丽村居“四一三”行动,打造山区、平原、湖区、滨河4大风貌区,建设运河、泗河、黄河3条风貌带;“片”上在突出抓好金乡鱼山、泗水龙湾湖、邹城大束三个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的同时,着力抓好汶上郭楼、梁山贾堌堆等14个省市级“齐鲁样板示范区”和泗河沿线10个“滨河示范区”建设;“面”上实施市级乡村振兴“2322”示范工程,利用3年时间,打造20个示范乡镇、200个示范村。

示范片区已有很好的看点。泗水县龙湾湖片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理念,对示范区18个行政村连片打造,成功吸引田斌团队等社会资本投资,先后完成了等闲谷艺术粮仓、东仲都阅湖尚儒研学基地、龙湾湖艺术小镇等重点项目。今年龙湾湖片区将全力推进圣水裕田园综合体、甘薯产业园和休闲度假小镇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五大振兴协调发展。”张洪雷介绍。

产业支撑,推进富民增收

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今年济宁将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植工程,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三级联创,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重点支持金乡大蒜辣椒、兖州粮油、鱼台稻米小龙虾、任城花卉苗木、泗水甘薯、嘉祥大豆、微山渔湖产品、邹城食用菌、曲阜设施蔬果、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今年济宁将深入贯彻落实《济宁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政策、资金,持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加大农业“双招双引”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搭建龙头企业与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等金融部门对接的平台,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

随着济宁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济宁礼飨”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今年,济宁将继续加强“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立市级品牌农产品目录体系、产品体系及推广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年内新建市级标准化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100处,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企业产品品牌35个。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让“济宁礼飨”承载着美好祝愿走进千家万户。

盘活资源,注入乡村活力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瓶颈制约,必须用创新的理念和改革的举措。

张洪雷表示,今年济宁将大力推广苑庄镇盘活农村闲散土地经验做法,以盘活农村闲散土地资源为切入点,全面启动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力争盘活农村闲散土地1万亩以上,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

去年汶上县苑庄镇对全镇22个行政村的废弃漏顶房屋、坑塘、荒片进行综合整治利用,共收回、整治、复耕、盘活农村闲散土地928.4亩,带动村集体收入80万元以上。苑庄镇党委书记李振生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实施农村闲散土地集中整治,不仅解决了乡村振兴建设用地紧缺问题,还有效增加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聚焦百姓需求 整合盘活资源 突出实用管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筑起百姓精神家园

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帆 通讯员 孔祥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战略工程。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服务群众的新载体,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新平台。”近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边建边用、管用长效”的思路,我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建成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分中心、3488个实践站,支持指导曲阜、兖州和汶上分别做好中央和省试点工作,发布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5个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积极组织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8万余场次,直接服务群众200余万人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和志愿服务队迅速响应、积极行动,14.69万名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政策理论宣讲、文化生活服务、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等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下步,我市将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坚持建管并举、实用管用,重点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孝老敬老爱老养老等主题,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再加力,在有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上再发力,在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上下功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向纵深发展。

曹广介绍,今年将按照“分类推进、因区施策”原则,对已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进一步健全完善职能,聚焦百姓需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未全面建成的县市区,做好分类指导,整合盘活资源,全力全速推进,做到应建尽建。曲阜市、兖州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汶上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县,要按照中央和省试点要求,抓好深化拓展,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办法,努力打造示范样板。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在建设,更在运行。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因‘需’设计,设计更多群众有需求、能参与、受教育、有收获的活动,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切实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曹广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志愿服务机制。推进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年底前,14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云平台并接入市级云平台,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接地气、有认同、愿参与”的精神文化家园。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